文章內容: 蘇曉航
夏令營的一天:
張老師嚴肅地說:“你叫什么名字!”他把小鵬的名字記下之后說:“你再這樣就取消你的夏令營!”
張老師從來不是個嚴肅的人,他板臉的時候很嚇人,我走過去問:“什么事?”
“這三個不午睡,陪他們在外面玩了一中午,他們去把人家前臺的電腦關了,上午的資料全部沒了!”
我想了想,這個時候開圓圈會,還沒有經過完整社會情感課程訓練的三個孩子,相互指責和推諉的可能性很大。
我走回我的工作臺,向小鵬招招手,這幾天這個有些不羈的孩子和我混熟了,“干嘛?”雖然保持著他不羈的風格,但很合作地走了過來。
“又不關我的事,不是我,是他!”
果不其然,若是大家集中在一起,就是一番三堂會審了。
我平靜地說:“我什么都沒說呢,我想邀請你來想一想上午的事,你還記得剛才做實驗的時候發生的事嗎?我看到你做好的洗發水被同學不小心碰翻了!當時你一定很生氣,甚至有點憤怒,手里的小杯子都被你扔了,當時都恨不得把那個同學打一頓吧(后續的引導是另一個故事[壞笑])?那么現在來想一想,前臺的姐姐辛苦地輸了一上午的資料,就這樣一下子沒了,她的感受是什么?是不是和你當時一樣呢?”
小鵬認真地聽著,不作聲,我說完,他把手一指:“是他,是他按的關機鍵!”
“這么說吧,大家都在摸同一臺電腦,都在玩,這三個人就是一個一起玩的小團體,他們能一起玩就需要一起承擔責任,我相信這是一個錯誤,不是有意去做的破壞,但不是有意的破壞也給別人造成了不便,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可以犯錯誤,但犯了錯誤也需要承擔責任。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去跟姐姐道歉,為自己給別人帶來的不便進行道歉。”
“反正不關我的事,我才不去呢”說著就跑開了。
“這小子”沒關系,我還有辦法,一會再說,想完我又找到小鄭。
這個小伙子年齡和塊頭都略大些,然而是個很溫和的孩子,通常愛尋求老師的關注。我跟他說中午的事,他一邊聽一邊點頭,我說,等我叫上其他小伙伴,大家一起去道個歉,他說,好。
輪到阿祖了,這個大大咧咧的半大小伙子此刻很安靜,正在寫作業。我先摸了摸他的頭,用他熟悉的方言,跟他說起這件事,他低垂著頭,溫順得象只小綿羊。
“是他們,不是我!一開始.....”阿祖突突突地跟我說著事情經過。
“嗯,我聽到你說的了,那么來想想看,如果你是那位姐姐,你辛苦完成的工作一下子沒有了,你的想法是什么?”
“都是他們!”阿祖低著頭。
“我想大家都需要承擔,需要一起去道個歉”
不知什么時候,小鵬挨著頭聽了我們說的話,我一轉頭,他嘻笑著說:“反正我不去,不關我的事!”
我還沒來得及說話,他又嘻嘻一笑:“因為我去過了!”
“什么?你說剛剛去跟姐姐道歉了?”我大為詫異。
“是啊”
我瞬間有淚崩的感覺,無論孩子有什么樣的行為,你愛他的心他會看得到!
“我很欣賞你這樣有擔當的行為!”我剛剛拉著他的手,他把頭不羈地一甩跑開了。
我轉過身,彎下腰跟阿祖說:“嗯,這位哥哥已經去道歉回來了,你需要去嗎?”
“嗯。”阿祖還是低著眼。
“你想要自己去,還是要我陪著去?”
“嗯”
“要我陪著去?”
“嗯”
“好吧”我摟著他的肩,一起往前臺走。
快到前臺的時候,阿祖停住了,為難地說“要怎么說啊”
我一字一句地教完他,他“嗯”了一聲,轉身往回走,我說“上哪?”
“去洗個手”我微微一笑,這個任務對阿祖確實有點難度.
一會阿祖回來了,往前走了兩步,又撤了回來“怎么說啊”
我把剛才的話一字一句又說了一遍,他“嗯”了一聲,沒動。
我彎下腰,看著他“有時候,做一件自己不熟悉的事真的很不容易,我們也可以試試看,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我想和那個穿橙色的哥哥一起去。”
“好的,你去找他吧。”
我跟他回到教室,我開始分餐準備,我看到阿祖找到正在給一位小妹妹剪紙的小鄭,兩人說了一會,然后相跟著就出去了。
我準備工作做到一半的時候,兩人飛也似的跑回來“慢慢走,看撞到別的小朋友”
他倆停下來,“老師,我幫你做什么?”
兩人象平時一樣幫我忙碌起來。
案例心得分享:
平常心對待,放下焦慮,相信孩子,他們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你的放心和放手是給他最好的禮物。
你呢!做你該做的,努力綻放自己,然后靜靜等待孩子綻放的時機。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我們提供愛的土壤,陽光雨露,然后只有等待。靜靜等待。
-摘自溜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