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兩本不錯的書,Animal Spirits——譯為《動物精神》,Resilience——譯為《恢復力》。前者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人作為動物在金融世界的種種作為,后者從商業、軍事、生態環境、個人等角度闡述了如何“反脆弱”。還有每晚誦讀的《金剛經》,感想如下再表。
一,《動物精神》
作者羅伯特希勒用幾大關鍵點揭示了經濟學作為人性真實反饋的重要領域,是如何反被人類的非理性和動物性所左右:
1,信心及其乘數:
凱恩斯乘數理論、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當人類有信心時,會做出大膽激進的購買及投資行為,當人類缺乏信心時,會退縮、會消極抵抗風險,因為信心乘數的存在,從而引發下一輪蕭條,信心是主觀且非理性的,因此是動物性的第一大代表。
2,公平理論:
人類對經濟事件公平性的衡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經濟行為。例如雜貨店的酒若比酒店的酒價格高的話,消費者認為是不公平的,哪怕附近沒有酒店也會忍著不喝而不去購買雜貨店的酒。
再如社會地位低的人(傳統社會的黑人、婦女)低聲下氣,是為了在交換中使主觀和客觀因素的投入和產出相等,因此他們認為比地位高的人付出更多是天經地義的。
3,貨幣幻覺
即人類究竟是在考慮名義貨幣還是實際貨幣(是否重視通貨膨脹的存在)、是否存在貨幣幻覺是衡量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有效的一大關鍵指標。早期的凱恩斯主義者認為貨幣幻覺是存在的,然而弗里德曼對此表示質疑,他認為“貨幣幻覺”只能短期存在,長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長期來看,人類會因為自己的幻覺導致自身處于赤貧狀態。
4,講故事
人類心智決定在敘述一系列具有內在邏輯和動態變化事件時,可以將其看成統一的整體。成為偉大領導人的首要條件是要會編故事。人類的交談也總是以互相提醒的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講故事確實是charming人格的一個外征,同時在跟朋友聊天時,我們都喜歡去“敘述”身邊人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blabla...”)
此書的第二部分從最重要的八大經濟問題入手,例如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的關系、將來儲蓄等,進一步闡述了人類的“動物精神”。動物精神究竟是什么呢?——信心、信任、警示、恐懼。
二,《恢復力》
這本書比較好玩,我本來是想借《反脆弱》,但沒有找到,看到其封面寫著“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你該如何應對?”覺得跟反脆弱主旨差不多,于是借來讀讀也不錯。昨天讀了前五章,覺得蠻有收獲。
1,從生態與金融角度,即牙買加的珊瑚礁與全球金融危機,來解釋整體與部分的結構關系,如果一個系統過于復雜、集中 、同質化,則會放大系統的脆弱程度。反而越是簡單、立足于本土、具備多樣性的結構越能提高系統在遭受打擊后的恢復力。這與我們《道德經》中大道至簡的原理異曲同工。
2,從軍事與醫療角度,即基地組織、結核桿菌與北美電網,來解釋恐怖組織與病原細菌幸存的關鍵原因:able to control, 有自身新陳代謝的規律,能長時間蟄伏不動,待時機成熟,規模迅速擴大,從而發起協調性高的集群攻擊。這與我們《易經》中的第一卦“潛龍勿用”又是不謀而合。
恐怖組織的戰術:網狀結構、四兩撥千斤、打了就跑。(抗日游擊戰即視感...)
由此美國在伊拉克的戰斗也換了策略:即分散兵力、擴大控制、去中心化、共同管理、本地授權、獨立行事。
3,從城市角度解釋“聚集的力量”,城市規模擴大一倍,工資、高級餐廳、艾滋病患者、罪犯都上升15%;一旦城市過分依賴其幾種價值創造手段,度過了其黃金時期,將會有災難式的衰退(think about底特律,然我最佩服的城市是迪拜沒有之一,永遠在創造,在更新,在跟世界保持迷人的距離)
4,從個人角度,即正念、冥想講述個人的恢復力。自我意識上的恢復力,從社會學角度講既是“堅韌性”,有信仰的人會更加有恢復力,離群索居對心理健康不利、甚至對精神也會有影響。(所有人,終究是群居動物,animal again...)
個人恢復力相關因素:信仰系統/人生經驗。
有沒有遇到過一位智慧導師?
有沒有充分的鍛煉?
有沒有機會接觸大自然?
是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否定,那么納入你的新年計劃吧朋友們...)
人的性格與行為由三方面組成:基因、生活經驗、環境因素。即基因與環境的互動:Genes-environment interaction. GxE), 雖然基因不能改變,可是生活經驗可由我們自己創造,環境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
然后增加了一個科普知識,血清素(跟人類異常情緒都有關的精神傳遞素)抗抑郁藥物如百憂解、左洛復都是作用于血清素,利用它在人腦中傳導的神經信號的功能。
再有一個tip,精神貨幣資源,訓練自己更加有意識、更明智地使用精神貨幣,冥想是非常好的實踐,長期冥想的人伽馬波是非常活躍的,而伽馬波是人類智力行動的最高形式。大腦是可以改變的,精神具備可塑性,這也是佛教傳統的題中之義。
5,從社會角度闡述社會系統的恢復力。囚徒困境,4636行動,挽救雷曼破產的華爾街33號會議等,弱聯系(網絡平臺、通過朋友認識的新朋友關系等)比強聯系(親人、密友)更有利構建強大的社會系統。
今天會讀完后幾章,若有更多精彩,會下篇繼續分享:)
三,《金剛經》
昨晚花了四個多小時寫完了訂購的春聯,大概20多幅吧,寫完后整個人仿佛被抽筋了耗盡了元氣,于是懈怠沒有念誦《金剛經》。說來接觸佛法沒有多久,遠遠沒有資格談論,所以只是從個人角度記錄個人感想。
《金剛經》字數較多,5000多字,三十二分節,念完一遍大概30分鐘的樣子,起初總盼著趕緊讀完(sorry,佛祖),之后沉浸其中去領會要義、當故事念,反而覺得速度快多了也有趣多了。整部經是佛祖與須菩提的對話,須菩提不斷發問,佛祖不斷給出精彩回答。整部經核心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宣說般若空義。教導善男子善女人發大乘心利益眾生得不可思議果報。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即是六根,六根空則得清凈,六根不凈則煩惱不斷;色、聲、香、味、觸、法即是六塵,是六根的對境,六塵的存在遮蔽了六根,覆蓋了佛性,因此得清凈智慧需遠離六塵。然我們身處紅塵,又有幾人能與塵隔絕?利他或許是容易的,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可自修又是何其困難,即使意識到世事瞬息萬變、因此萬法皆空,還是會被七情六欲所擾。佛說現世是末法時代,一點不假,天上有鐵鳥在飛(飛機)、地上有鐵馬在跑(高鐵)、人們不用出門也能聯系對方(互聯網)的時代,人心最惡,觸及道德底線的事件屢見不鮮,殊不知眾生需要付出輪回的生生世世、乃至墮入地獄惡道來為自己造下的業買單。
能有親近佛法的因緣,我深感榮幸。雖然我離一個“修行人”的要求還差很遠,但點滴間一善一念,諸多已悄然改變。戒酒戒煙吃素,消除戾氣與傲氣,打坐冥想念經,盡力與人為善等等,這些在原來的我看來很“不酷”的行為,現在一一重塑了我的價值觀。因為我在靜下來的時候被佛法的邏輯所震撼,原來它并不是迷信,而是介于科學與哲學的大智慧,我是蕓蕓眾生中一粒小石子,被收歸光明,遠離抱怨、負面、消極。剎那感到充實與快樂。這是煙酒所不能帶給我的,這是與人競爭、爭強好勝所不能給予的滿足感。人生皆苦,所以用慈悲的視角觀察花開花落;萬法皆空,所以有“悟性”的人才是真的活的很酷的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世俗生活成功的同時追求精神世界的修行、心靈的解脫,我想這也是我的人生目標,獲得一些才好散布更多,不敢說改變世界,但應該要為世界、眾生做點什么。從這個角度來說,世俗的奮斗與出世的修行是一點也不矛盾的。
最后回到《金剛經》,于我,它的迷人之處,在于一剎那間讓我淚如泉涌的點化,每每讀到不能自拔: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封面為舅舅畫作《以夢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