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早晨,我們也被黎明喚醒,抖落一地疲憊,精神抖擻地來到教室。
早讀場景一:復習宋朝詩人蘇軾的《浣溪沙·荷花》
我帶領著孩子們通過朗讀復習——? ? ? ? ? ? ? ? ?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 。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 。且來花里聽笙歌 。
在朗讀中,我們走進了詩歌意境中,對今天的詩歌充滿著期待。
早讀場景二:上課前的儀式感
《池塘》歌曲把我們帶進了美好清涼的意境中,孩子們聽著,小聲哼唱著。
師生相互問好,坐端正,拿出本子和畫筆,做好了上課前的準備工作。
早讀場景三:走進詩歌,感悟詩情
馮利娜來了!帶領我們學習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贈荷花》的詩歌。
? ? ? ? 世間花葉不相倫,
? ? ? ? 花入金盆葉作塵。
? ? ? ? 惟有綠荷紅菡萏,
? ? ? ? 卷舒開合任天真。
? ? ? ? 此花此葉常相映,
? ? ? ? 翠減紅衰愁殺人。
通過馮老師的講解,我們讀懂了詩歌大意,在朗讀中體會到了詩人的感情。
詩歌大意:人們都稱贊美麗的花朵,卻沒人注意綠葉的默默無聞,任憑黃葉枯干掉落在泥土里變作塵土或養料。而荷葉與荷花則不同,鮮花與綠葉相扶,長久相伴,葉枯則花落。
我帶領孩子們賞析詩歌: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卷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
最后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么,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托,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托的心聲。
早讀場景四:美美的詩配畫
優秀詩配畫作者是辛佳茜,亮點在于畫面立體感很強,近水荷花,遠山映襯,比較有創意。黃甜歌、魏芯怡、尚夢菲、董怡君的荷花等也很棒,看起來都挺好看的!
“荷花荷葉互映襯,不離不棄常相伴,渴求知己如此詩,地久天長心意通。”是我做的一首詩,寄托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