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底使用專車開始,幾個平臺都先后交替使用過,經歷了他們(為避免廣告嫌疑,名稱隱去)在深圳起步、發展、受阻、調整以及有些消亡的過程。出于對這種租車服務方式的興趣,我幾乎和每個服務過的司機交流了整個行程。
專車平臺基于定位技術、移動支付和互聯網實名認證,操作上大同小異,各有千秋;司機們性別年齡各異,職業和經歷各不相同,多元化而且非專業。
不過,就是這群不似出租車嚴格考試和用標準衡量的非專業人群,以互聯網專車平臺為載體,把租車這樣一個原來的專業化服務做得有聲有色,迅速占領了非公共交通市場,觀察這些人和這個過程的服務提供可能讓我們準確的理解和把握:
1、準確的收集和整理了出行難的抱怨,找到了切入口
泱泱大國的不盡人意之處多如牛毛,能夠和可以依靠社會力量解決的也不少,而充分考慮政策監管、行業特點、從業人群、覆蓋面等諸多因素,敢于并且能夠有撬動希望的并不容易找到,太容易的輪不到,太難的搞不了。比如教育、比如醫療、比如住房、比如.....很多時候很多創業因為一開始的切入口選擇而出師未行身先死。應了大佬的那句話: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2、準確定位切入口內的需求
出行難,增加公共交通、限制人口流量、提高出行成本......貌似解決方案也很多,還是跟選擇切入口一樣需要排除那些貌似的可能,找到切實的可行。出租行業不幸被選中,行業體制千瘡百孔、利益鏈條百轉千回、詬病很多而且常年累月,N多地方政府出臺所謂新政改革舊制卻多是換湯不換藥,難解困局,形成的局面是打車難,開車的還不賺錢,惡性循環打車更難。
同時,人人追求效率,個個需要定制,大量短距離個性出行需求的旺盛使專車的應運而生幾乎成為必然。
3、滿足需求,超預期的滿足需求,通過細節凸顯優越性以及體現與出租車的差異化
專車平臺化以閑置或者剩余私家車運力為主要工作載體。
硬件方面:數量龐大,數十倍于出租車;質量上乘,上線平臺有門檻;從業人員,個人車輛本身就是某種注腳。
軟件方面:手機叫車方圓應答,省去了路邊的風吹日曬和冷熱雨淋;準確定位,足不出戶的優雅靜待;網絡預約,承諾接駕時間,為你計算分秒必爭;實名認證,知根知底,安全保障能投訴;系統計費,全程實時監控路線,公平合理防繞路;移動支付,方便、快捷、可計算;車輛等級分層,豐儉由己的人性化匹配;評價反饋,網絡匿名點擊完成,撒氣點贊隨心而動;促銷活動,優惠、打折、獎勵,豐富多彩本身就是一種生命力;附加服務,充電器、瓶裝水、雨傘......另外,絕大部分的專車從業者是兼職,為生存和為休閑的狀態完全是不同的。
盡管到目前,專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相對于出租車的便利和服務升級已經初步擁有了一個數量不小的鐵桿粉絲團,并在通過病毒式傳播以幾何級數擴展,同時,一些平臺還在進行跨界的如同城快遞搭載等的嘗試,跨界、大數據,我的想象力好像不夠用了。
通過利益分享機制整合限制資源,神一樣的平臺生態型對手,甩出租車不知多少條街,對于出租車,想說愛你不容易!
4、網絡病毒式口碑傳播,各地此起彼伏的出租車群體事件推波助瀾,美譽度+知名度雙豐收,想不火都難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快速匹配的超越和逆襲已經讓互聯網造就一個有一個的神話。我有車,你約嗎?專車的神話才剛剛開啟。
專車平臺的邀請加入贈送免費乘車額度還是利益分享機制的繼續,是乘客出行需求滿足之外的額外獲益,分享是本能,利益+分享是刺激后的本能,結果,你懂的。更何況,口碑的分享隨著服務的提升不斷地引發共鳴,進一步增加客戶的粘性,使得平臺的可擴展性充滿了想象空間。
服務的逆襲和口碑傳播增加了專車的美譽度,知名度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專車平臺及其利益分享機制刺激下的乘客主動網絡和;其次是專車快速占有乘客資源,引發各地出租車客源減少,司機罷運鬧事等群體事件層出不窮,而且集中在大中城市,大量主流媒體的免費新聞播報,客觀上幫助專車平臺快速完成了知名度宣傳的全國性覆蓋。知名度+美譽度,品牌化運作的雛形已現。
5、司機乘客基于平臺的雙向評價與反饋,大數據體系快速完善,在服務行改進,在改進中提升,逐步走向大而穩健
客戶端的司機、乘客雙向評價功能,形成事實上的專車大數據以及管理KPI。乘客對司機的評價和反饋,為平臺對從業人員的管理提供重要的第一手數據支撐,司機對乘客的評價和反饋,為平臺客戶的信用和定位提供直觀的原始依據。而且,在評價之外,乘客往往會分享感受,正向的感受帶來好的口碑,吸引新的客源加入,反向的感受引發對平臺服務管理體系的拷問,恰恰是持續改進的機會。
事實上,就整個社會運行而言,專車是一個很窄的入口,包括很多的基于互聯網的創新都是。但是清晰認識痛點,準確定位需求,并快速傳播、持續改進卻能夠在窄入口里實現寬擴展和深耕耘,打造出一個細分卻龐大的市場空間。
市場化的基礎是價值交換,而服務的價值就是無價,因為接受服務得到的是感覺,感覺是一種藝術,無法進行量化的評價,但是卻能夠通過細節的持續超越帶來超越需求的滿足。專車平臺通過業余選手的專業化逆襲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