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一則“廣州‘棺材地鐵口’引爭議,涉事公司通報:4人被處理,與設計單位永不再合作”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評論,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讀完這則消息,給人一種不吐不快的沖動。
一是甲方若無其事“甩鍋”。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甲方,對設計圖紙不應該先審核后施工嗎?勞民傷財地施工完畢了,才發現因設計造型和顏色酷似“棺材”,在網上引發廣泛討論后,趕緊連夜拆除。怎么不見對甲方責任人的處理?如此這般,看似應對輿情迅速,亡羊補牢,實則是急于“甩鍋”,嫁禍于人!
二是施工方無可奈何“背鍋”。消息稱:一份落款為廣州市萬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出具的《關于花地灣地鐵口改造事件的通報批評》顯示,該公司決定對有關人員作出“降級”“扣除季度績效獎金”“通報批評”等處理。這樣蜻蜓點水式的內部操作,除了當替罪羊“背鍋”,又與隔靴搔癢何異?
三是設計方忍氣吞聲“接鍋”。消息稱,施工方并表示:再也不與該項目設計單位(上海廣畝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合作。設計方在得知這一情況后,表示:無法作出回應。是啊,回應什么?默默地把鍋接了吧!免得斷了后路。
俗話說“不見棺材不落淚”,但如此這般地互相推諉推卸責任,明擺著就是“見了棺材還不落淚”!廣州有關方面真的應該對整個項目推進中的疏漏和問題嚴肅追責,對此類問題進行更透明化處理,以提高公眾對于城市建設的信任度,并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