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作者[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1986年出版后,立刻登上暢銷榜,成為北美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經典,占據同類書籍的頂端,被列入美國高中讀本,影響深遠。
? ? ? ? 作者認為寫作是一種修行。禪修冥想可以覺察自己,寫作也一樣。將我們生活中感知到的一切,躍然于紙上,這本身就是一種覺知。寫作不僅僅是作家的專利,也并不是一項特別高深的藝術,它是普通人可以書寫自己,觀察自己,記錄生活的手段。就像書中說的,“并不是人人都想寫出最偉大的小說,但是人人都有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別人聽的愿望——或者在碌碌一生中,對我們所思、所感、所見、所聞的一種記錄與局覺悟”。
? ? ? ? 這本書不是一本寫作干貨書,讀這本書像是讀一篇篇散文,但是每篇文章都透露著寫作的真諦。不是教你寫作的術,而是教你寫作的道。
關于對待寫作的態度
? ? ? ? 不要想太多,只管寫,寫著寫著就會愛上寫作了。作者說寫作就像是跑步一樣,開始時可能提不起勁,內心非常抗拒,但倘若堅持定期跑步,訓練自己的心智,跑到一半的時候可能就愛上了跑步,當接近終點的時候,反而不愿意停下來。寫作也一樣,開始很抗拒,但只要堅持下來就會有很多收獲。
? ? ? ? 不要擔心自己沒有才華和天賦。沒開始寫作時,會想象一個寫作者一定是文學素養很高的人。恐怕天生就是一個作家,或者對文字極其的感興趣。然后對比自己覺得不是寫作的料。這其實我們的固定型思維和偏見。書中告訴我們:“寫作是一種能力,持之以恒的練習,才華便會有所增長。能力好比是地表底下的水。無人擁有,然而你可以汲取。”
關于靈感——有內容可寫
? ? ? ? 不要擔心沒有內容可寫。作者曾經也有這樣的擔心,直到看到一本《水果與蔬菜》的書,里面寫的是煮茄子的事。于是發出感嘆:“這樣的事也可以拿出來做文章?” 。所以只要想寫,寫什么都可以。日常生活就是寫作素材,平時就要注意收集要寫作的題目列表,比如,透過窗戶的光線,我記得......,顏色,早上做什么等等。寫你自己知道的事,寫再熟悉不過的日常,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讀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就聯想到了我可以寫我的研究生導師,寫我為什么那么懼怕權威,寫大學第一天自我介紹發生的趣事,寫我家狗系列......因為這些事情都是我在平常繪聲繪色的給朋友講過的故事。一個寫作者也是生活的觀察者,留心周遭環境,多去傾聽這個世界——不僅僅是說話的人,空氣、椅子、門,過去、現在、將來等等。
? ? ? ? 多多閱讀,多多傾聽,多多的寫。瀟灑姐《寫作100天》的課上講到,世界文學宇宙之博大精深,要多去不同的宇宙暢游。多讀書、讀好書,在你寫作時,好書就會從你筆下泉涌而出。如果想寫某一類型的作品,不管小說、散文、詩歌還是劇本,書中說要直接走向源頭,去讀這類體裁大師們的作品。“欲知一樹,走向彼樹”。想了解詩,便得讀詩、聽詩,讓格律與形式都銘記在你心頭。另外不要擔心會復制別人的風格,而缺乏自己的特色。作者說:“能夠熱愛別人的作品,意味著你自內在的能耐被喚醒了。別人的作品當中,哪一部分合乎你的本性,那一部分就會變成你,于是你在寫作的時候,自然會采用這一部分的手法,而非刻意造作。”
? ? ? ? 書中還提到了其他獲得寫作靈感的方式。比如故事圈——召集幾個朋友圍個圈圈說故事。當獨處時,可以口語化的寫下自己的故事。談話是寫作對的練習場,書中對于談話是這樣定義的:“我們并不是殘忍的散布八卦,只是在設法了解生命而已。” 紐約短篇小說家格雷·斯佩雷說:“傾聽八卦閑話并散布出去是作家的責任,每個點短篇小說家都是用這個方式來了解生命的。” 如果還是沒有可寫的內容,作者說還可以寫美食,最喜歡的或者在某個地方吃到的最特別的食物;還可以作為一個觀光客寫你所居住的這個小鎮,寫家鄉等等,寫和自己想關的內容,什么都可以。
關于細節
? ? ? ? 別光講,展現出來。意思是如果你很憤怒,不要平白直接的告訴讀者,而是要向讀者展現是什么令你憤怒。讀者閱讀以后,根據你展現出來的細節,也會覺得很憤怒,這就是常常說的畫面感。作者說:“寫作并非心理學,我們不談關于感受的事,作者有某種感觸,應透過文字喚醒讀者的感受。作者牽著讀者的手,引導他們走過有苦有樂的幽谷,可是絕口不提苦樂二字。”
關于寫作方法
1.定時寫作。10分鐘,20分鐘都可以,寫滿整個時間周期。
·手應當不停的寫不要停下來(不要重讀你剛才寫的那一行,那只是在拖時間,冰在設法掌控你正在說的話)
·不要刪除。(那是在編輯你寫的東西,就算寫出來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寫的東西,也隨他去。)
·別擔心,拼錯字標點符號和文法。
·放松控制。
·別思考,別想著要合乎邏輯
? ? 最后,我認為開始寫作并不一定能讓你寫出偉大的作品,成為一名寫作者。但是,一定能讓你成為這個世界觀察者,至少是你的生活的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