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妹子問他和她男朋友現在的狀況能不能結婚的問題。看了幾個答案,我想到了我的婚姻,今天,我也算是難得的頭腦清晰一些,也更坦然一些,敢把這些寫下來。
中國的婚姻是兩個家庭之間的,這里面包括兩個年輕人的性格。
首先,我和男方真的是不合適,對方多次侮辱我貶低我,一旦有什么事矛頭就指向我,一定是我沒有做好,很好的甩鍋俠,我有一些成績一定有他的功勞,在我最脆弱的產后遭遇這些,我一度認為我的戰斗力為負數,我根本沒辦法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就算現在我依然不認為我可以一個人,擺脫父母的庇護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生活,我現在的戰斗力為零。有家暴,有小三,該有的狗血都有了,我也始終相信那句家暴和出軌只有一次和無數次。
我本身肯定也有原因,我脾氣變化太大,可以前一分鐘互相高高興興下一分鐘就暴跳如雷,我對一切事物的預測結果都是不美好的,比如我一直對我的婚姻的遐想結果總是不美滿的。我想的也很路人,沒有特長,找不到一項可以讓我在群體中突出或者在社會上立足的技能。并且,我還總是太軟弱,不能跟父母反抗,我工作單位不好,職務很邊緣,工資也不高,只狗我的溫飽,不能想象自己以后的養老,父母的養老,還有孩子的未來,這些加在我身上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并且,我發現我現在也不能離開去到更好的地方,我沒那個能力,看書書都看不進去。我沒有社交,平時就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就發呆。我這個樣子跟誰結婚都不會有好結果。
我父母對我管的太多了,我到現在才知道我愛發脾氣是因為我從小在家沒有地位導致的,因為結婚時我父母要了彩禮,他們自己拿著,我的嫁妝是床上用品,這樣他們還到處說別人家的彩禮更多,別人家男方辦的酒席更好,這樣被男方家看不起我也認了,我改變不了父母,只能改變自己,我只有更加努力工作,開源節流,抓住更多的經濟主導,畢竟我現在的確更多的是依附于他們,我已經26歲了,可心智還很小,我覺得我還是個高中生,遇到問題第一反應還是覺得有人回來幫我解決,我常常想到《購物狂》里陳小春演的窮富,我就經常有他那樣的思維,因為我媽說我說節約用錢,我家很窮,我爸說我家很有錢,隨便用,更多時候是我媽在對我說,所以我一直都是覺得我家很窮,所以我會在同齡人面前低人一等(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我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我也是唯一疼我的人,我不想讓她傷心,也認識到不能再這樣生活在她的"呵護"下。
我又想到了我以前寫的那個"真"沉重的負擔只有兩個點來承擔,是不是不承擔變成"直"會更好,會更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