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直到朱先生站在白鹿原上吟出“踏破白云千萬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這樣的詩句,說出橫渠先生的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為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時候,我們才得以理解他何以能有孤身一人勇闖清兵大營,規勸他們退兵的膽量和擔當了,這就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 ? ? ? 去年九月,在文理學院看了學生們編排的話劇《馮從吾》,就深深地為這種讀書人身上傳承的“道統”所動容,這是一種對天下蒼生和生養之地的擔當,更是一種敢為天下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和黑暗勢力斗爭的勇氣。前段時間看錢理群一篇文章,他說自己一生都在研究魯迅,從魯迅那里,他學到了敢于說真話,敢于揭露社會黑暗的精神,這或許也是那種“道統”的延續。
? ? ? ? 由此,我們也就知道,白嘉軒作為一個農民,他為什么事事都比別人更懂得顧大局,識大體了。他是跟著朱先生,長了見識,增了智慧,明白了人活著還有比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于正義的信仰。生,長了見識,增了智慧,明白了人活著還有比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于正義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