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1:Tarat
? 這所學校離我們項目的住址古晉市區有點遠,但是不算太偏遠,我們是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才到達那個學校的,這里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華人,他們跟中國的孩子差不多,他們懂中文,玩微信,追星......他們很活躍,懂得尊重老師,很尊重我們,同時他們也跟我們成為了朋友。
? 每天都得6點起床然后收拾收拾去學校準備,學校分批派年級不等的學生來聽講。我們都是有劃分幾個部分來教給他們一些東西,每個人負責一天,每個人負責一部分,為期一周。有游戲,演講,競賽,團隊合作.......學生們收獲挺大,我們也收獲了好多。
?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天,我們整個團隊參加了那所學校的升旗儀式,他們的升旗儀式跟我們高中一樣,一周一次。那一天特別隆重,學校校長和全體老師都參加了,我們也要求穿統一的AIESEC服裝。感受不同的是第一次在異國他鄉參加別國的升旗儀式,聽著馬來西亞的國歌伴奏,看著馬來西亞國旗和沙撈越的州旗緩緩升起,然后就是校長用馬來語致辭,雖然聽不懂,但也全程嚴肅認真。接下來就是用英語做自我介紹,在全校1000多名學生面前輪流上臺致辭。第一次有這樣的經歷,第一次是以這種特殊的身份被特殊對待,我感到很榮幸,同時也很緊張。最后還是屏住呼吸完成了我的環節,最后一抬頭發現臺下掌聲一片,很感動也很感激,感激他們的尊重和愛戴。
? 最后一天走的時候,學生們都很舍不得我們,紛紛送我們禮物,而且是用心做的手工禮物,感動到哭。由于學生人太多,學生們要分批跟我們合照還得排隊,頓時覺得這份殊榮,感覺我們就像明星被追捧般光鮮出眾,這段旅程讓我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
School#2:Katibas
? 這所學校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們從市區出發,坐了6個小時的大巴車,再乘坐了兩小時的船才到達。真的可以說是很偏遠,當船駛進叢山中的時候,就像是在探險,完全與外面的世界隔絕。船快靠岸的時候,轉過身迎接我們的是一座很大的學校和一群孩子,頓時有種眼前一亮的暖意涌上心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吧。我心中有很多疑問:這些孩子是怎么生活在這座“孤島”中的?他們該如何與這些外界接觸增長見識?這里的老師都是什么驅使他們來到這里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那所學校。
? 很不幸地是,我們去到的時候,正好學校停電一星期。這讓艱苦的環境更加困難了,一開始去到大家都在抱怨,我們吃不飽,無法去外面買食物,只能靠飯堂的小小有限供應;我們無法連接網絡,很難與外界聯系;我們得省著用電,因為只能靠飯堂的小小發電機供電。這樣我們只能在白天工作,討論開會都得在白天完成,所以大家都很不適應,很多抱怨。
? 但是過了兩天,我們漸漸適應了,也就不再抱怨了,而且這里的孩子很單純,很簡單。他們大多數是依班人和馬來人,大多數孩子的英文都不好,不像上所學校,學生聽不懂可以用華語解釋,這所學校的情況大相徑庭。所以又是另一大難題,我們盡力用最最簡單的詞匯,使上肢體語言,才勉強和他們進行溝通。
? 不過情況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我們的教學也進行地還算順利。學生們的口語很差,那我們就換成讓他們寫在紙上的形式進行教學。我們在那里待了八天,有喜有悲,白天上課跟孩子們玩游戲,講故事,唱歌給他們聽。下午跟他們一起打排球,晚上聽學生彈吉他,聽他們哼著當地的民謠,很享受,過的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