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加入了鄭州十點讀書會。從加入的那一天起,我就盼望著參加第一次線下活動,然而終究還是錯過了。雖說是家里有事,但其實我心里很清楚,是自己的膽怯讓自己錯過。我是一個膽小又自卑的人,很多年了,我習慣躲在自己狹隘的世界里作繭自縛,已經沒有勇氣走出去了。
后來,我在十點的公眾號上看到了鄭州十點讀書會第一次線下活動的推送,雖然自己沒有參加,還是激動得不得了。看看這些大神般的人物:正齊居然在大學的時候都看過1000多本書,還在網上寫連載小說;小妞和黃黃文采斐然,寫起文章來如行云流水;小熊說他是個有點文藝的理工男,這樣的男生最具殺傷力;那個可愛的小胖志彬,從言談舉止也能看出來,此人非同凡響;會攝影的喬木,文章寫的也不錯……
看到這么多厲害人物,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去參加一次線下活動,見見真人。可是,內心更忐忑了:怎么辦?這一個個這么優秀,平凡的我能走近他們嗎?
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我,工作平平,又沒有什么專長,雖說平時喜歡寫寫東西,但也沒寫出個什么成就來。我經常覺得自己活得非常失敗,自卑感更是與日俱增,我甚至都不敢去和身邊那些優秀的人說話。
可是,就算是不說話,我也想去靠近這些優秀的人。那么,就讓我躲在一個僻靜的角落里,靜靜地仰望他們吧。
第三次、第四次線下活動,我終于鼓起勇氣去了。我提前沒有做什么準備,也沒打算發言,我就是專門去仰望他們的。每次參加完線下,我就回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沒想到,我把自己寫的文章發到群里,竟然贏得了一片掌聲。
然后就到了年會,班委們提前在群里說了,年會上有頒獎環節。我從來就沒有想過那些獎會和我有半毛錢關系,因為自卑的我早已習慣,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得到任何肯定和獎勵。我去參加年會,就是想把自己學的小蘋果舞蹈給跳完,逗大家樂一樂。沒想到,年會快結束的時候,班委們給我頒了一個“筆耕不輟獎”。
我真的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會獲得一個這樣的獎項。參加完年會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于是,我寫下了一篇《我的非官方獲獎感言》,還寫了一首詩《青春不散場》。小熊同學把我的詩放到了“一起”的精華欄目里,班長正齊還把我這首詩發到十點的全國群里,據說引起了很大反響(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是班長這么跟我說的)。
我再也不敢小看每一次線下活動,也不敢再胡亂對待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從那之后,每次看到班委們發線下活動的公告,我都會提前準備。如果覺得話題是自己非常感興趣的,我就申請“深度分享”,并提前寫好稿子,改來改去,檢查錯別字,把廢話、客套話全部刪掉,然后找一個沒人的地方,掐表計算時間,大聲朗讀一遍。我的原則就是盡量不浪費每一次給我發言的機會,也不浪費大家的時間。
我盡量,不做作,也不刻意,有話就說,沒話就聽。參加完活動,感受深刻就寫,感受不深就不寫。平時班委們征求意見,我就實話實說,把我的心里話說出來。
在十點,我一直覺得非常輕松和快樂,因為在這里,我只需要真實地做我自己就可以了。
可是,事態卻朝著我沒有預料到的方向發展了……
2016年3月12日,小年和景慧看了我寫的愛情小說,給我留言說看到幾乎淚流滿面;
2016年3月26日,我的新書《子木已生》發布,邵兵和亞東在現場說要以我為榜樣,平時多寫作;
2016年6月26日,第二次參加線下活動的寧雪在發言的時候說她很喜歡我的文章;
2016年7月27日,鶴飛寫了一篇題為《生命中的那些亮光》的文章,讀懂了我的書,也讀懂了我,她還說“普通人發出的光亮更能照耀心靈”;
2016年8月22日,在群里話題討論中,小令坦言說她喜歡我的文字;
2016年8月22日,在景慧寫的鄭州十點讀書會一周年回顧文章中,有兩次線下活動都是直接引用我之前寫的參加體會,還有一次線下活動直接用了我寫的一首長詩,連最后的后記,用的也是我之前給十幾位書友寫的詩,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收獲了景慧寫給我的詩,她說“你就是我們最美的詩篇”。
怎么回事?怎么會有人喜歡我寫的那些蹩腳的文字,那些因為詞窮寫作時經常抓耳撓腮的文章?怎么會有人這么用心地記下我每次寫的活動參加體會?怎么會有人為我寫的那些打油詩落淚?
我無意之間寫下的文章,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記錄鄭州十點的故事,記錄我們大家的成長。最終,也讓我被大家記住。
那個習慣在角落里仰望別人的人,終于有勇氣大聲喊出來——給我一個舞臺,我就能讓自己發光發亮;給我一支筆,我就能扭轉乾坤震天撼地。
不忘初心,筆耕不輟,最后,我終于成了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