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了,又要寫年終總結了。想來很多人定是抓耳撓腮,焦急萬分,因為絞盡腦汁也寫不出幾句話來。對于從小學開始學習寫作的我們,為什么寫篇文章這么難呢?
說到年終總結,我倒是要感謝第一個公司的老板。因為她的要求很明確:第一,寫實話,杜絕假大空,套話;第二,所有表達的點,需分點羅列,不可堆砌一大團文字。從老板的角度,是希望讀到能看得下去的總結。沒想到正是這么簡單的出發點,恰恰符合了普通寫作者讓自己文章具有可讀性的基本要求。這樣看來,閱讀和寫作其實是相輔相成。
《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巖俊之告訴我們,一年閱讀300本書是有技巧的,是可以達到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作者布蘭登·羅伊爾也告訴我們寫作也是有技巧的,掌握了這些高效寫作原則,甚至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閱讀。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作者是加拿大作家布蘭登·羅伊爾。作者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經典著作。本書是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效寫作原則。無論你是否具有良好的寫作基礎,都可以通過學習本書內容,讓日常寫作變成一項輕松的任務。年底總結,對你來說,將不再是場噩夢。
結 構
閱讀一本書時,首先要認真研讀前言和后記;再仔細看下書的目錄,以便了解將要閱讀的書是講述哪些內容,你將會從書中學到什么知識;緊接著就是翻開正文,正式閱讀了。通常書都會有自己的框架結構。就好比一位有血有肉的人,要有一副結實的骨骼來支撐一樣。那么如何建構完善的文章結構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寫作常見的結構有哪些。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六種結構,包括:范疇結構,評價結構,時間結構,比較結構,線性結構和因果結構。在日常寫作中,我們可以按照每種結構的特點來組織文章。
其次,構思清楚文章框架后,需按照主題分成二到四個部分。同一個主題的內容討論結束后,再接著討論下一個主題。
再次,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法。日常寫作中常用的寫作類別多是說明文。“從策略上來講,寫一篇說明文,總結或結語一般放在開頭而非結尾。”如本書中作者自己的寫作方法,開篇即告訴讀者,“先寫總結,開門見山。”同樣在閱讀過程中,想要快速地瀏覽一本書,就可采用此方法。仔細閱讀每一段的開頭句,基本上可以大致了解整段內容。
最后,文中可以使用轉折詞。轉折詞有四種類型:接續詞(此外,而且等)、舉例詞(例如,實際上等)、對比詞(然而,但是等)、總結詞(總之,最后等)。在寫作過程中,善于運用這次轉折詞,來轉移寫作方向,給讀者更好的提示。在閱讀書籍過程中,我們也應當對這些轉折詞提高敏感度,能夠快速掌握作者的寫作方向。
風 格
當我們把文章的骨骼架構完善之后,就需要賦予這副骨骼血與肉。需要賦予的是鮮嫩的呢,還是風干的呢,還是風姿卓越的?你的選擇將是你文章的風格。
作者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寫到: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在于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因為人們讀完一篇文章后,能長時間記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細節。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當你論述一個觀點時,用了一個準確的例證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之前在分答上聽過陳章魚老師的課程,講解讀書無得的癥狀,其中之一是干貨依賴癥。很多人會覺得既然書評把書中的干貨提取出來了,我們為什么還要去讀那本書呢?直接看書評不就可以了嗎?陳老師舉了一個非常恰當的例子。他說道,你家親戚要給你介紹相親對象時,肯定會向你大概地描述對方的情況。那是不是你聽過媒人的簡單介紹后,就直接答應可以跟對方相處了呢?肯定不是,你還需要與對方見面,深入接觸和談話等以便更好的了解對方,從而決定是否與此人交往。這個例子非常恰當地論述了陳老師的干貨依賴癥的觀點。這個例子是如此恰當,即便聽過課程數月之久,仍能夠深深地記住,足見恰當例證的影響力。
另外,在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時,作者還提出十個其他寫作原則,比如:
學會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你的觀點;
讓你的例證個性化;
拆分長句,使文章更清晰,長短句交替使用,創造起伏變化的風格;
砍掉冗余語句、過多的限定和不必要的自指;
多用主動句,少用被動句;
多用動詞,少用名詞;
一句話中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方式表達,會使得句子表達更加清晰有力;
變換句式;
大多數情況下,盡量選擇積極語氣和個人化語氣;
保持文章性別中立。
可 讀 性
當文章有了自己的風格,需要拿出來供讀者閱讀時,就要考慮文章的可讀性問題。如何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作者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利用排版和設計。也就是更好的裝飾文章,如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空間。
第二,運動可讀性工具。比如,加粗文章關鍵字;使用斜體字;使用破折號;使用項目編號羅列事項等方法。但需注意的是,要適量使用這些方法,過猶不及。
第三,使用標題或提要。這也是非常好的寫作方法。就如在本書中作者的寫作方式,在每一個章節的開頭,都使用雙橫線把本節的主題標注出來,讓讀者讀來一目了然。
第四,努力地修改你的文章,改到無可修改為止。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寫作就是一個不斷創造“花兒”和塑造“灰塵”的過程。當“灰塵”在你認真地打磨下都變成“花兒”,這也是讓人極其開心的。當然除了開心外,這同時也體現了寫作者的寫作態度。
結 語
站在讀者角度,《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就是一本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作者將自己所列舉的二十個原則,認真且仔細地落實在整本書的創作中。結構分明,整本書分為三大塊:結構,風格和可讀性;風格干練,每個章節開頭列明主題句,再列舉若干事例詳細論證觀點,結尾附有練習題,供讀者練習寫作技巧;可讀性強,文字排版清晰,章節分明,每個章節又各有加粗小標題,讀來非常輕松,易于讀者抓住重點。所以說,寫作和閱讀本質上是一致的。
結構分明,邏輯清晰,對于寫作者來說,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閱讀者來說,能夠快速地把握書籍的重點。這本小紅書就是個完美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