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有前輩提點固然好,也得看提點的辦法對自己有無益處。
上周在咖啡廳里,背后坐了兩個姑娘,聊的都是職場飛短流長,從辦公室八卦到工資收入、福利待遇。
其中一個姑娘A提點另一個姑娘B:要拿到蓋公章的工資條,只要拿到證據,到稅務、社保和公積金一告一個準。雖然社保會補繳,你拿不到好處,但你可以借此敲一筆錢。
斷斷續續聽的不清楚,但此后"敲"這個字眼出現了多次。一開始我為廣大的職場人慶幸,員工們都懂職場法律了,老板們再不遵守法律真的要掂量掂量了。
后來我開始為這個年輕的B姑娘擔心,A姑娘自己還一知半解的呢,她就敢來給你支招,真是夠大膽的。且不說她對法條的理解有點混亂,關鍵讓你借此去敲公司的錢可不是好建議呀。
從聊天中大致可以分辨出A姑娘的年齡和工作年限都更長一些,在職場上的經驗更多一些。而B姑娘好像畢業時間不長,來這個公司不到三個月,可能公司沒有按照全額繳納社保,部門里還有個有心機的同事,在她們嘴里稱"小賤人"。所以對公司有些不滿。
后來B姑娘說自己嫌麻煩,不愿意去倒騰這些事,她們的話題才轉往另外的職場八卦。
我松了一口氣,B姑娘沒執著于搜集公司證據,為自己爭取利益。
我并不是認為員工就應該為公司的不法行徑忍氣吞聲,而是做一件事你要考慮自己的得失。
作為一名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新人,最主要的是提高自己,不斷讓自己增值。如果你不能接受公司的這些方式可以換一份工作,而不是花費時間去爭取并不多的損失,從收益來講,不成正比。
A姑娘支得招是正當的嗎?不全不是,爭取利益獲得補償是合理的,但社保沒足額繳納是不可能得到現金補償的,A姑娘知道,但她認為可以借此"敲"公司的錢。這就有點歪了。
職場有很多玄機,如果能得到過來人的正確提點,會事半功倍,助力職場提升,是很多新人想要的。能在工作初就遇到一個肯指點自己的前輩不容易,但前輩提供的建議可以做參考,不能一概用之。
就算都出于好心,有些人會幫你指一條康莊大道,有些人就可能指給你一條荊棘路。所以不是每個過來人的話都有道理,要想想是不是適合自己。
每個時代對婚姻都不一樣,老人們的經驗不可照搬。
小妍28歲那年還單身,家里催婚并安排相親。小妍想找個自己喜歡的,不愿意相親。畢竟家里安排的都是父母覺得合適的,工作不錯,人老實但無趣。
父母急了,結婚不都那樣嗎?和誰過不是過?更何況,我們能害你,找人介紹的都是工作不錯,家里條件也好的。
小妍覺得父母說的有道理,結婚不就那樣嗎?過日子,生孩子。然后她妥協了,選了一個條件相當的,雖然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卻是大人們說的適合過日子的男人,工作不錯,老實本分,沒有不良嗜好。
結婚后,小妍根據父母的指點,當個賢妻,處處照顧呵護老公,老公就像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萬事指不上。對于老公的不成熟行為,向母親哭訴時得到的指點總是"男人成熟的晚",于是繼續忍。
生孩子后,老公的沒成熟發揮的更淋漓盡致了,因為小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老公各種找別扭。婆婆到來后,婆媳矛盾上升,男人不僅沒能調節還因此和小妍產生矛盾,一言不合就玩消失。
直到老公出軌,小妍想離婚。又是父母家人以過來人的身份勸:男人都這樣,有幾個外面沒點花花事的,他又不是不回家。你看那誰誰,不也過來了,離婚孩子就沒爸爸了。
小妍想想,是啊,隔壁辦公室的那個劉姐,老公在外面有人了,她也沒離婚。那個朋友的同事的媽媽,老公一輩子出軌,最后還是回家了,她一輩子也過來了。
小妍繼續過著喪偶式育兒的生活,但每次聚會說起來自己都一把淚。
可是怎么辦,生活難過她自己心里清楚,但是周圍的老人都是過來人,他們說的也有道理。當媽了不能那么自私,總得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吧。
離婚了孩子怎么沒爸爸了,他又死。沒離婚也沒見他盡過當爸爸的義務。
媽媽輩、奶奶輩所處的時代和現在不一樣,她們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樣,對婚姻的追求也不一樣,心態也不一樣,再拿那一套來指導現代的生活,容易碰撞出事來。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特點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婚姻,個體不同,想要得到和付出的也不一樣,別人的經驗照搬過來可能并不適合自己甚至會傷害自己。
古語有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話指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強調的是多個信息來源,不能只聽一方面的。
這是一種收集信息的方式,有助于辨別消息真假或者是否有用。但人云亦云未必就是對的,因為謠言經過多次傳播就變成真的了。有些道理被介紹使用過很多次,儼然就是真理了。
所以首先,聽別人的意見是需要的,有些人做任何事情很篤定,完全不聽別人說什么,那就不能得到多方面的信息。
聽然后才是取,是否取要取決于現實情況,對自己是否有用,是否適合自己的現狀。
就像小妍,很多有婚姻經驗的老人都告訴她,婚姻不就是倆人搭伙過日子嘛,好多男人出軌,老婆也沒離婚,家庭完整最重要。沒離婚的有錯嗎?沒有,她們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離婚或者可以忍受這種日子。
但是每個人對生活的追求不一樣,小妍其實是不能忍受的。她有能力承擔離婚的生活,她只是活在過來人的指點里不敢往前走。
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不要以為前輩吃過的鹽比自己吃過的飯多就認為他說的都有道理,那是他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