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考試結束了,優秀生人數居年級前列,讓人看了比較欣慰,但是人均平均分卻并不理想。七班是個不可分割整體,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孩子掉隊。一部分孩子成績不理想在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堅韌的意志,還有就是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注。看著孩子們不太理想的成績,我心急如焚,所以思前想后指定了一些措施。
一,先找孩子們溝通。這些孩子大多目標不明確,不知道學習的意義,認為成績好壞不影響生活的質量。這些孩子的目光比較短淺,將學習的功利性看得太重。于是我苦口婆心地和他們談,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但我相信僅僅靠談心作用不大,關鍵還在于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踏踏實實落實在做上。
二,踏踏實實“做”。鎖定十個孩子,讓他們每人準備一套符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冊,定期檢查。我想這些孩子的主動性較差,所以必須強制執行,以期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關注每一個孩子。這些孩子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但欣慰的是這些孩子還有一顆上進的心。我想有壓力才有動力。于是一有機會,我就邀請這些孩子上黑板,利用這個機會可以提高孩子的關注度和認真度,讓他們更加重視基礎。利用自習課,我會給偏科嚴重的孩子額外布置任務,能補多少補多少。
四,關注這些孩子的聽講狀態。上課他們的狀態不好:上課沒精打采,不聽講,趴桌子打瞌睡。于是我節節課都要走幾次教室,加大關注力度。
五,結合家長。偶爾和家長了解孩子狀況。期望得到家長的關注和配合。校外的時間是一大段空白,既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查缺補漏,高超別人,又是被別人落下的絕好機會。只要將課余時間利用好,才是取得好成績的有力補充。可是因為家長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所以疏于管理的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家長高度關注,做到家校良好的配合,孩子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同時家長對學習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所以家長的高度關注迫在眉睫。
對于這些基礎性較差的孩子,想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成績的好壞取決于孩子的主動性。這些孩子沒有主動性是他們取得進步最大的障礙。但我們還應該對孩子們充滿12分的希望。每個孩子的潛能都是這樣巨大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努力一定不會徒勞,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