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跟孩子媽聊天,說到我們選擇去一個地方玩的理由,說來說去原因都是非常簡單的,可能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張照片,一個人,一道美食……然后就說,為什么不把這些理由和這個地方記下來呢,我們做一件事兒的動機其實是很重要的,就像珠蚌孕育一顆珍珠需要有一顆小沙子做內核,而動機就是我們出發的內核。當然這個內核不應該是全部,旅行的目的也不應該是去印證那個激發我們出發的理由,而是重新去發現那個地方。理由是那顆石子,而重新發現和體驗才是分泌出的那種會閃光的晶體。
于是,決定把這些理由和地方記下來,或長或短,也應該是件挺好玩的事兒。
最愛河邊那一杯酒——黃姚
知道黃姚,是因為毛姆的那本小說《面紗》,因為這本小說又看了那部同名電影,電影的開頭,峰叢、稻田、西方面孔,歐洲貴族作風,中西亂搭,充滿風情,讀過毛姆的小說,都知道這也是毛姆小說的特點,充滿異域風情。后來知道那個主要取景地叫黃姚,在廣西賀州,廣州西北三百公里,于是一直想去。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成行。
終于,在2016年8月的一個周五,中午12點,毫無征兆地和朋友任性地決定出發。我在回家的路上用手機訂酒店,酒店只訂了一天的,第二天的酒店都滿房了,即使這樣兩家人仍然不顧一切各自匆忙收拾行李要去黃姚。下午三點鐘開著車在市區幾個地方接上剛處理完手上工作的人,出發了。說好了不帶娃之旅,但朋友家五歲的兒子實在沒有人帶,于是,可憐的娃瞪著大眼睛很無辜地陪著四個大人去瘋。
一路上說說笑笑,偶爾有些塞車,但出發前早已做好心理準備,心情不受影響,逃離的心啊,抑制不住。車駛入廣西境內,路邊峰叢開始出現,一山隔開兩省,隔出不同的風情。
晚上十點到了古鎮,客棧安頓好之后,去吃燒烤,在古鎮的石板路上順著彎彎的小巷,小巷里到處是賣酒的小店,裝著各種酒的壇子一字擺過去,等著人去挑選,于是挑上兩瓶,在祠堂的院子里,邊吃邊喝。月圓當空,幾個小時的車程之后,像兩個世界。
小鎮并不大,幾條主街和分叉出去的很多小巷,一條小河(當地人叫姚江),河上有座帶龍橋,半天的時間足夠逛遍小鎮的所有街道,但我們愣是在小鎮里晃悠了兩天,在河邊坐著慢慢喝酒慢慢吃飯,看當地的孩子們在帶龍橋上跳水,想著小時候自己家的那條小河,河邊烤的魚,還有不小心被水沖走的鞋子。
當我進入黃姚后,我就沒有再想起《面紗》,因為作為一個理由,它的使命已經完成了。男女主角的愛恨情仇,終究是敵不過帶龍橋邊的一杯小酒那般直觀。我們讀過那么多書,只有一本永遠墊在最下面,我們聽過那么多首歌,只有一首在痛苦的時候會想起它,我們去過那么多地方,只有一個地方會總出現在我們的夢里。但這本書,這首歌,這個地方,是在我們看過很多書,聽過很多歌,去過很多地方的過程中慢慢浮現出來的??催^,聽過,去過,就真的是我們的了,愿意分享,就大聲說出來,想藏著,就留在心底。
黃姚,我就藏著一杯酒,和一顆出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