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忙了很久,寫了一點東西。“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我給它也起了一個名字,但夠不上叫嘉名,所以寫成的文章也就上不了臺面。只是把名字敲了出來————《瓦場坪遺址殘器考》。
? ? ? ? ?已經很久沒有寫東西了。一則學校事務繁雜,二則在整理瓦場坪遺址中的殘碎瓦片。
? ? ? ? 從小學開始,我就堅信: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上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它們只是沉睡于地下,無人聽他訴說,沒人駐足傾聽。隨著年齡增長,我的這種意識越來越強烈,也有一種迫切感使命感。這種迫切感來自于越來越多的知道當地關于瓦場坪故事的人的離去和自然原因所導致的磚瓦殘器逐漸消散(夏季泥石流沖走);使命感來自于我所服膺的一句話:為往圣繼絕學。
? ? ? ?三倉瓦場坪遺址中的殘碎瓦片,本人所考為漢瓦,其制法為“外筑法”和秦代的瓦“內筑法”有所區別,和今天傳統民間制瓦技術接近。
? ? ? 漢代筒瓦內側為布紋,外側為繩紋。之所以能呈現出此種紋飾特征,與其制法有關。漢瓦繼承了秦瓦雙模制法和運用筑的技藝。
? ? ? ? 制瓦過程可能是這樣的。首先,在陶輪上放置瓦筒內模,上罩一濕麻布套(作用防止粘合)。接著,用泥弓從泥垛上切割一片泥,裹在內模上,形成坯筒,再用泥刀拍平接縫。最后,在泥坯筒外,用一可以彎曲為圓通的、豎向纏繞滿繩索的繩板將其包裹起來,形成外模筒。在外模筒外用木拍上下擊筑,讓泥與內模桶與外繩板筒充分結合。
?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漢瓦的諸多問題,此處實難一一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