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定位和創始人定位--從老羅的錘子手機談起

Paste_Image.png

字數:2780 寫作時間:1小時30分鐘 閱讀需要6分鐘


前兩天錘子手機的發布會,又引發大家的一輪刷屏熱潮。無論是喜歡老羅還是討厭他的,都免不了參與其中,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做產品發布會的能力上,羅永浩先生可謂獨樹一幟。他給發布會賦予了一個獨特的屬性,就是“有趣”,這是同行其他人都沒有做到的。

其實說起來,錘子手機發展五年,到現在也還不能算是一個高枕無憂的一線品牌。老羅在營銷上能力頗強,無論從文案到圖片都追求盡善盡美。發布會也做得美輪美奐,往往可以成為刷屏級熱點事件,但是產品銷量為什么不能受這個利好推動,做到同等比例的提升呢?這似乎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國內,大多一線手機品牌都有一個類似的特點,那就是創始人頻頻出現在前臺,以自身的知名度與產品綁定,為產品背書。

例如老羅。錘子手機可以說已經深深的被打上了他的烙印。

其實老羅算是手機創業者中的一個異類,他從來都是跨多個領域,并且還能取得一定成績的人。

但是從早期他的一些經歷,以及把名氣大大推起的老羅語錄來看。人們在心智中的定位,還是把它看作一個具有語言天賦的演講者、勵志者和情緒制造者。這個定位如此鮮明,如果老羅依然是在文化領域創業,那么挾此利器幾乎無人能敵。

但可惜他進入的是一個講究實體體驗產品的電子行業領域。他的鮮明特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他一個不太靠譜的標簽。

我們心智中的具有語言天賦的演講者,是這樣一個定位:口若懸河、洞察人心、善于制造情緒、但是----不大靠譜。

對于演講者所說的話,我們更多的不是追求邏輯上的自洽,而是在看他的語言是否精彩,內容是否犀利,表達是否有趣。在這個大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忽略它在更長時維度上,是否會自相矛盾。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特征,如果過于追求短時間的爽快,往往會忽視長時間的系統層面的思考。

不大靠譜這個印象在文化領域并不是致命的問題。但是在一個實體產品說話的領域,這個印象相當致命。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著調,只要好玩就可以了;但是做出了手機,就必然會受此印象的牽連,顯得也不那么靠譜,使得用戶在購買之前總會有一絲疑慮。

實話說,老羅在錘子產品初期,依然繼承了他在跨領域而來的后遺癥,很多的對產品、對同行、對行業的表達,都極具爽點,但未免有時大而無當,加深了很多人對他不靠譜的印象。很多的承諾,最后都沒有完整的實現。手機行業畢竟還是一個受資金供應鏈技術積累決定的行業,說話總是簡單,但要做到承諾的美好愿景卻是極難。

所以老羅那時很多出位的言論,現在還被有的網友拿出來點評一番。雖然老羅其人并不怕這種打臉,但是對于看到其矛盾言論的用戶,對購買決策的影響還是比較負面的。

好在老羅在語言上變得越來越謹慎了,慢慢的向一個實體企業的企業家的形象靠攏。而且錘子手機在產品上也確實有一些過人之處,所以形勢慢慢向好的方向發展。

可見產品和創業者綁定真是好壞參半的事情。

例如蘋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喬布斯已經是半神一樣的人物。身具創新藝術開拓者特立獨行等各種特質。即使蘋果手機也不乏各種小瑕疵,但是在教主光環照射下,小瑕疵就被淡化了。但自從幫主去世,蘋果那些瑕疵越來越被人拿出來注意了。大家總覺得喬布斯去世,蘋果產品也跟著江河日下。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蘋果前幾代產品中問題更多,但大家顯然注意力都不在這里。

小米手機也是一個產品和創始人綁定比較深的品牌。

雷總的形象在小米剛出來的時候是相當正面的。是一個開拓者兼發燒友的形象定位。在手機發展歷程中,創新地開辟了很多嶄新的商業套路,也是讓互聯網思維深入人心的始作俑者。

但是后來雷總的這種形象定位就開始減弱了。小米連續推出多年的黑科技,可能連他多年的忠實粉絲,也不得不承認實在不怎么太黑。到現在為止,性價比依然作為小米的一個核心戰略。性價比在商業上是沒有錯的,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大殺器使用。但是以發燒入市,又講性價比,功能上還不是特別出彩,這個鮮明的形象就會被慢慢淡化了。

既然小米手機不再是一個既有性價比,又很發燒的神器,所以只能作為一個還算有性價比的屬性來定位。所以在小米初期的用戶群和現在的用戶群慢慢開始有了變化。用戶群一旦定型,產品形象一旦定位,再想扭轉就有些難度了。我想這是小米手機目前所面臨的大問題,需要花費很多心思解決的。

華為手機產品的老總余承東,網絡人稱余大嘴。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平時的言論風格。

其實我也關注了他的微博,但覺得他平時的言論還是技術為主的,而且以華為多年的技術底蘊來看,并不是吹牛和畫餅。

可能與大嘴這個外號更多是網友對他的調侃,但是技術底蘊在此,言論即使超前一些,也不會影響到產品的形象。

不能不說產品和創始人是一個總體定位的一體兩面。形象優質的創始人可以給產品加分;而好的產品同樣也可以給創始人形象加分。如果產品可以在某些方面達到人的預期,那么創始人的一些略顯激進的形象,反而會給人以直率可愛的感覺。

OV二家又是另外一種獨特的風格。他們有意在淡化創始人。不信可以問問OV的用戶,手機公司的CEO是誰,估計十個里的人里面有半個知道就不錯了。

創業者被淡化的好處就是產品的定位不會很受創始人風格影響。所以OV手機的定位,完全是以優質創新的功能點立足,并以大量廣告展開的。

沒有鮮明的創始人形象的光環加成,他們要以更大量的廣告預算,和更加貼近用戶的產品功能點來打動人。例如多年深耕線下也不聲不響,直到這兩年,同行才開始猛地認識到這種策略的有效之處。

但是不能不說這樣做有很大優點,最主要的優點就是產品形象定位相當可控。只需要在媒體上予以常年一致性的傳達就可以了。所以用戶對OV手機的印象是相當穩定的。不會因為創始人的某次出位言論而影響產品形象。人們并不會因為對某位創始人的喜愛而去購買手機,不會因為對其個人的厭惡而拒絕購買。

我覺得這樣做從產品的形象的穩定性上來說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因為創始人鮮明形象的缺失,又少了很多可以借力進行互聯網傳播的點。不過每個產品有每個產品的風格,也無所謂好壞之分。走出適合自己產品的道路是最好的。

還有一個品牌是魅族。當他開始只是一個小眾品牌的時候,創始人黃章和產品綁定的十分緊密。他那時的形象也應該是一個有極客范兒的發燒友。但是最開始顯然魅族的銷量只能算是一般。后來資本進入,魅族的銷量大漲,這時和創始人的綁定,反而變得若隱若現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可能在手機行業,創業者與產品綁定也是沒有奈何的事情。這個行業競爭太過激烈,必須使勁渾身解數才能取得良好業績。光光產品自帶光環是不夠的,還必須需要有其它的傳播出口作為支持。

所以創業者往往親自披掛上陣就不難理解了。

其實也沒必要搞一些手機產品上的玄學,認為手機創始人對手機產品會有多么重大的影響。但畢竟這兩點之間是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定位的,也不可避免的在用戶心智中互相滲透并形成影響購買決策的合力。

從另一個層面上說,產品是創始人風格,性格,關注點的一個外延;而像手機這種消費級產品,購買者又希望他成為自己性格地位形象的一個外延。如果產品的定位人群特質與創始人風格相符,那么必然大賣;如果不相符合,客戶流失也是必然的。

強悍特立獨行如喬布斯,也必須拿出優質的產品來使大眾信服。產品依然是第一位的。但創始人的形象也不可不注意。如果再需要推廣的時候就能提槍上馬發起沖鋒,需要研發產品的時候又能蟄伏于地,潛藏九淵,這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創始人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表達,也有喜愛的和痛恨的。謹言慎行,并不是唯一正確的生活態度。只可能盡量的以產品形象,與受眾群體相一致,不要為產品減分就好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