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寶玉最寵愛的丫鬟。
她作為怡紅院二號丫鬟,可以養長指甲,可以與寶玉吵架,可以偷懶,在給她看病的醫生看來,她分明就是一個大小姐。
但是她的結局我們都看到了,被王夫人趕出了榮國府,沒幾天就悲慘地死去,年方一十六歲。
那么晴雯的結局為什么會如此悲慘呢?我覺得有以下三方面原因,或者說,沒有處理好三方面關系。
一是晴雯沒有找對可以依靠的人。
晴雯和襲人一樣,希望能夠成為寶玉的妾,成為榮國府里的姨娘。
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一個丫鬟成為姨娘,盡管半是主子半是奴仆,但其實也已經實現了階層的躍遷。在不干什么違法亂紀勾當的前提下,通過努力工作實現階層躍遷,并非不可對人言。
但是在實現階層躍遷的路徑上,在追求做姨娘的路上,晴雯是需要助力的,或者說是要找到依靠的。這一點也是晴雯和襲人同樣必須面對的。
而他們做出的選擇卻完全不同。
我們知道,晴雯和襲人一樣,都是老太太指給寶貝孫子寶玉的。也就是說她們都是老太太所欣賞信任的人。但從整個榮國府權力核心來說,那還是在賈政和王夫人那里。
襲人就很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并且主動向王夫人靠攏。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她在聽到了寶玉和林黛玉的對話,并且寶玉說出了一番令她“魂消魄散”的話以后,預感到可能會出“不才之事”,而在王夫人有事找怡紅院丫鬟(不需要襲人親自去)時,主動去見王夫人,建議王夫人把寶玉搬出大觀園。
襲人提出此建議是有多重考慮的,其中一重無疑是為了自己的將來;但在王夫人聽來,那都是為他兒子考慮。
至于襲人是不是心里想著做姨娘,王夫人即使想到了,也會認為這是合情合理的,并且她因為襲人為自己兒子考慮,而覺得襲人很靠譜,主動選擇很快地把襲人的待遇提高到了姨娘的標準。
對于一個母親來說,還有什么能夠超出為自己兒子考慮呢?而一個為自己兒子考慮的女孩兒,她怎能不喜歡呢?為此而拿出物質、位分等方面的獎勵,那都是不在話下的。
這一點,相信有太多為人父母者能夠體會。
于是王夫人就成了襲人的堅實靠山,成了她以后嫁給寶玉成為姨娘的有力保證。當然,賈府崩塌了,那是另外一回事。
而晴雯呢?她根本就沒為自己找依靠。也許,她覺得寶玉就是她的依靠。
比如她有一回傷風感冒,按規矩是要回自己家去休養,等病好才能夠回來。寶玉就做主,讓她留在怡紅院療休養,就跟大小姐一樣,把醫生請進來給她診治,還親自為她燉藥,讓她感到享受特殊待遇的快樂和溫暖。
她甚至對李紈就此提出的不同意見都出言表示氣惱:“我哪里就害瘟病了,只怕過了人!我離了這里,看你們這一輩子都別頭疼腦熱的!”
如果她生氣的對象同樣是個丫鬟或者不相干的人倒還罷了,李紈是誰?她可是榮國府的大奶奶!
李紈性子好,加上并未當面聽到這句話,未必就此記著這筆賬,但是日后要李紉為晴雯說句好,那基本上也是不太可能的。
反正晴雯是覺得只要寶玉寵著就問題吧。
不得不說,寶玉也許可以在一些小事上做做主,而一觸碰到那些在賈府家長們看來涉及家族發展大計之事上面,寶玉可以說是完全不由自主。
他的發展道路的選擇并不由他自己,他的婚姻選擇也并不由他自己,就連他身邊(或者想要拉到身邊)那些丫頭們的去留也都輪不到他來決定。
除去晴雯不說,像金釧兒、五兒、芳官……有哪一個的結局是由寶玉來定的?
那些寶玉想要保護的女孩兒,她們一個個都是寶玉眼睜睜地看著被逐,被拒,夭逝,出家……
可以說,晴雯沒有處理好與王夫人的關系。
二是晴雯沒有把握好與寶玉的相處方式。
我們多次說過,晴雯是以與戀人相處的模式與寶玉相處的。
就是說,晴雯有意無意地把自己和寶玉的關系定位在了戀愛關系、感情關系上面。
說起來,所謂“賢妻美妾”,丈夫與小妾之間當然也是一種感情關系。晴雯本身就是長得很美的一個女孩兒,當然會有這樣一種感情的認識。
但是晴雯或許忘了,她目前在榮國府的身份是一個丫鬟,最多也是一個受寵愛的地位較高的丫鬟,歸根到底她和寶玉仍然是主仆關系(放現在就是領導和下屬的關系)。
當然,她這種定位,對寶玉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寶玉本身是非常尊重女孩子的,在他眼里并沒有小姐丫鬟的根本區別,都是“水做的骨肉”,都是值得疼惜的。
但在別人那里就不一樣了。
晴雯從戀人的角度出發,可以與寶玉嬉笑玩鬧,可以與他斗氣吵嘴,也可以吃別的丫鬟的醋。
但這在別人看來卻成了小姐不像小姐,丫鬟不像丫鬟。那些人或許會嫉妒她,或許會笑話她,卻不太有人會看好她。
因為這樣的定位,會使她與同樣階層的人的相處模式發生變化。
可以說,晴雯沒有處理好與寶玉的關系。
三是晴雯沒有為自己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晴雯的脾氣有點急躁,加上她自認為與寶玉的關系非常微妙,所以在對待那些丫鬟、婆子的時候,態度就會不那么友好。
我們親耳聽過她罵襲人說:“明公正道,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哪里就稱上‘我們’了!” 還給她起外號“西洋花點子哈巴”。
罵小紅“不過取個東西,連名姓不知,有本事攀了高枝,長長遠遠地離了這里”。
處置偷拿了平兒蝦須鐲的小丫頭墜兒,當時她正在生病,從寶玉那兒聽到此事,氣得痛罵,用“一丈青”(一種簪子)戳墜兒的手,還直接讓墜兒母親把她領出去。
墜兒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行為的確可鄙,影響惡劣。但也并非罪無可恕,一方面可以教育,另外一方面即便要趕出去,也的確應該讓怡紅院的負責人襲人回來再進行處理(那段時間襲人因母親沒了,在家里守孝)。
而她這樣一處理,不僅自己遭記恨,還得罪襲人。襲人未必因此就怎么樣,墜兒的母親卻不會客氣啊!畢竟在怡紅院工作跟在其他地方服侍人可有本質區別呢!
此外王夫人也曾經親眼看到晴雯在園里邊罵小丫頭。
對那些嫂子婆子們,晴雯當然也不會客氣。
李嬤嬤吃寶玉留給襲人的酥酪那次,我總以為,李嬤嬤吃了酥酪,固然有貪嘴的毛病,但一定程度上是被逼的,因為當時幾個丫頭說的有些話,弄得她不吃就下不來臺;而其中一兩句挺尖的話,很像是晴雯的口氣。
如果這一點畢竟還不能拿來作為證據的話,那么王善保家的說晴雯動不動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也許略有夸張,卻不至于無中生有。
而墜兒的母親不也是嫂子婆子圈里的人嗎?
要知道,晴雯本來就跟那些丫鬟婆子們生活在一起的。為寶玉挑選小妾,這一點上當然不存在民主,不會是由丫頭婆子們投票投出來的,似乎不用在意她們。
但這是不對的。她們做不到讓晴雯成為榮國府的姨娘,卻能夠讓晴雯成不了榮國府的姨娘。
因為在挑選對象并不只有一個,并且沒有特別硬的依靠的情況下,風評還是很重要的。
晴雯的風評顯然不行。
王夫人對晴雯會形成“病西施”“狐貍精”的印象,多半就來自遍布在大觀園里的那些婆子。
有人說告密的就是襲人,這倒也太小瞧王夫人和襲人了。
王夫人不會缺眼線,那些婆子大多數還不是從當年的丫鬟成長起來的嗎?人家熟悉的時間長著呢,聯系多著呢!而襲人也并不需要通過打擊晴雯來達到自己上位的目的,她們之間并非“二選一”的關系。
可以說,晴雯沒有處理好與丫鬟婆子們的關系。
這個話題就聊到這里,朋友以為妥否?歡迎留言討論!
《紅樓夢》故事精彩紛呈,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看到別人,看到社會,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讀。如果尚未讀過,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議抓緊購買閱讀,早讀早受益,并且無論何時讀起都不會遲!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