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說過:“如果感情確實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擠,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于雙方還是社會都成為幸事。”
01 魯迅和朱安,新舊文化隔閡下的婚姻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直被世人所傳唱。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可就是這樣一位文化和時代的巨人,卻將一位小女子——自己的原配夫人擱置在不見天日的角落自生自滅。
朱安和魯迅同是浙江紹興人,1901年,家中沒有女兒的魯母相中了朱安,覺得她乖巧聽話會是位好妻子,在未經魯迅同意的情況下,為兒子定下了這樁婚姻大事。
1906年,朱安終于等來魯迅從日本回國跟她完婚。然而,她不會知道這樁她充滿期待的婚姻,給她的后半生帶來的仍然是等待,還有無盡的痛苦,一生無性無愛只是頭頂一個原配夫人的帽子。
魯迅不喜歡朱安的三寸金蓮和沒進過學堂,可他卻接受母親為他包辦的婚姻,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卻連溝通的機會都不給朱安。
“魯迅甚至將一只箱子和箱蓋分兩處擺放,一處放洗好的衣服,一處放要洗的臟衣服,為的是將接觸減到最少。”
而對魯迅又何嘗不是折磨,魯迅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的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這樣的婚姻是痛苦的,對雙方都是傷害。結婚當晚,魯迅和朱安沒有圓房,第二天開始睡在母親房里,第四天他就遠赴日本繼續自己的求學之旅。
徒留朱安孤獨地渡過自己40多個漫長的歲月,她在知道許廣平懷孕后徹底地失望了,她原本以為自己做一只蝸牛,爬得慢但總有到達的那天,而那一刻她的幻想被徹底掐滅了。
在這場婚姻中,魯迅和朱安都是受害者,魯迅反封建思想一直催促他向前邁進。朱安只是癡癡地望著魯迅前行的方向,她的封建傳統思想一直禁錮著她。
魯迅一生教過的學生無數,卻從未想過要教一教自己的妻子。
如果魯迅在前行的步伐中哪怕有過一次的停留,朱安都不會一個人孤獨終老。在遺留之際她淚流滿面想要和魯迅合葬,這個本該是原配妻子享有的權利卻無人顧及。死后,她的墳前更是連一塊墓碑都沒有。
恩格斯曾說過:“如果感情確實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擠,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于雙方還是社會都成為幸事。”
朱安孤獨一生,守著的只是一個妻子頭銜,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魯迅尊重母親維持這段婚姻同樣痛苦,他不愛朱安,卻也不能給愛的女人(許廣平)妻子的名分。
魯迅的熱愛給了那個時代、給了中華民族新文化、給了千千萬萬的大眾,卻惟獨忘了給身后的朱安。一個女人69歲的人生就這樣被遺忘在角落,任憑雨打風吹去。
02叔叔和嬸嬸,漸行漸遠的婚姻
嬸嬸又住院了。這次是因為腦震蕩,身體多處軟組織挫傷,上次是因為手臂骨折入院,這才多久?前后不過半個月。
上次她借口說是自己不小心摔的,這次實在編不過去了,索性全盤托出。
叔叔和嬸嬸鬧離婚,因為財產分配問題拳腳相向。嬸嬸擔心自己生命遭受危害,才一個個地打電話叫我們到醫院來看她。
出院時,我送嬸嬸回去,嬸嬸掏出鑰匙開門,鑰匙插不進鎖孔。院子里不斷傳出小狗哀哀地叫聲,從柵欄門望進去,只見一地的女人衣服被剪得七零八落地丟在院子里。
這是有多大的恨,才會讓一個男人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不問不知道,一問還真的嚇一大跳。
叔叔和嬸嬸都是從我們小地方讀書出去的,讀完書就留在省城工作了。在我小時候,他們是我們一眾親戚羨慕的對象,家里的長輩督促小孩讀書就以他們為榜樣。
那時候,堂叔在事業單位上班,堂嬸在醫院,兩個人收入和生活質量可想而知。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小鎮還是物質匱乏的時候,叔叔嬸嬸經常接濟我們一大家的生活,據說那時候爺爺奶奶還被他們接到城里贍養過。
嬸嬸說:“年輕時,我們多苦啊,每次回去都大包小包的,你們看著我們光鮮亮麗,其實都是從自己嘴巴里省下來的,每天精打細算地過日子,逢年過節回去就打腫臉充胖子。不止在你們家,在我娘家也一樣。
可那時候雖然苦吧,但心是緊緊挨在一起的,都道是家里供自己讀書不容易,工作了是該多顧著點家里。可就是因為這樣,我們不斷給自己,也給對方施壓。
我作為一個女人只能通過努力工作和不斷地考試拿證書,打開自己的晉升通道;你叔叔做好工作的同時也在瞄準外面的市場,后來你叔叔自己創業了。”
正是從叔叔創業開始,他們的生活悄然在發生著變化,那時候壓力大,他們吵過、鬧過,好巧不巧地嬸嬸那時候宮外孕大出血,此生都不能有自己的孩子。
在一次的吵架過程中,叔叔第一次對嬸嬸動手了,還死死掐著嬸嬸的脖子不放,那一刻嬸嬸覺得自己就要死在自己丈夫手里,也徹底心涼了。
隨著叔叔創業成功,嬸嬸也通過努力升了職,但他們的婚姻生活卻再也回不去了。之后,他們也吵過、鬧過,但從沒想過要離婚,只是各自忙各自的事業。
嬸嬸開始養寵物犬,一只、兩只,越養越多,叔叔開始越來越晚回家,凌晨1點、2點,回來得越來越晚,有時候索性就不回來。反正見不著人,嬸嬸開始練瑜伽、跳鋼管舞……只要自己喜歡的都去嘗試。
可就在他們都快到退休的年紀,卻開始鬧離婚,嬸嬸說叔叔找了三,之前覺得沒感情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
可三還上嬸嬸醫院鬧,不知道的還以為醫院出了醫療事故,院長給嬸嬸放了長假,讓她清理好了家務再上班。
可就在嬸嬸在家休息的這段時間,叔叔和嬸嬸吵架,還大打出手。這不,把我們老家這些親戚都找來了。
嬸嬸說:“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電視劇中的戲碼竟然在自己身上上演,原來相濡以沫的愛情,經過多年的婚姻怎么就變成這樣了呢?!” 嬸嬸說著流下淚來。
嬸嬸是個好強要面子的女人,這么多年都熬過來了,沒想到即將進入晚年卻要鬧這么一出,在同事面前抬不起頭,還得借助親戚的面來保命。
長輩的婚姻孰對孰錯,作為小輩的我不好做評論。
但如果他們在沒感情之初就選擇放手,彼此努力上進的兩個人怎么都不會走到這一步,不說他們會找到幸福美滿的另一半,最起碼不會鬧到現在喊打喊殺的境地。
03離婚不是生活的結束,而是另一段精彩旅程的開始
如果我們足夠幸運遇見一個人,能一起攜手到白頭,那是最好不過的。可我們不能保證一開始遇到的人就一定是那個對的人,一開始適合的也不能保證一直適合,所以,經過雙方的努力還是不能讓婚姻共存,那么離婚會是最好的結果。
據統計,2018年,我國辦理離婚登記的人數已達到當年辦理結婚人數的二分之一,全年離婚率在40%左右。
“寧拆十座廟,不悔一樁婚”的傳統觀念一直制約著我們,但是婚姻中的兩人已經沒有感情了,囚禁在婚姻中掙扎又是何苦?
王菲和李亞鵬,宋慧喬和宋仲基愛就深愛,不愛給自己也給他人機會,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在婚姻中抱怨、撕扯。
亦舒說:“真正屬于你的愛情不會叫你痛苦,愛你的人不會叫你患得患失,有人一票就中了頭獎,更有人寫一本書就成了名。凡覺得辛苦,即是強求。真正的愛情叫人歡愉,如果你覺得痛苦,一定是出了錯,需即時結束,重頭再來。”
婚姻中,如果有問題能及時解決是最好,經年累月實在無法繼續過下去了,快刀斬亂麻會是最好的選擇。
《我的前半生》中沒有丈夫對妻子的厭煩和背叛,羅子君會一直附庸在丈夫身上做一條心安理得的寄生蟲。離婚后,她的生命才開始熱騰騰,生命才得以真正的綻放。
不愛了,將兩人的婚姻生活好好謝幕,放手,成全自己也成全曾經的愛人,重新開啟各自的人生旅途,挺好!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