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有一個朋友前一段時間,經常向我抱怨,男朋友對自己若即若離,不是半天找不到人,就是電話短信姍姍來遲,反應遲緩。本來挺灑脫的一人竟因此搞得患得患失。她告訴我之前的戀愛就是這樣夭折的,她有種隱隱的不安。我從來不是一個扮演“白臉”角色的人,可是我也知道這絕對不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該有的節奏和情節,這個人必定不是她名中注定的那個他,也勸她早點了斷。她也許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卻又總給自己希望,把這歸結于理工男的特質,因為男友始終沒有和她提分手,偶爾又會“良心發現”以各種借口解釋自己的種種不是。后來的后來,她和那男生還是沒有了下文,甚至沒有一個正式的“分手儀式”。她終于沒辦法忍受他的淡漠和疏遠,結束了這段感情。
? ? ? “直到最后我也不明白為什么我們的故事就這么結束了,可能就是不合適。可是為什么他不能直截了當的告訴我,不喜歡我了,分手吧,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來折磨我。我又不會纏著他不放”她憤憤的向我訴說著這一切,眼里滿是不解和失落。我了解這份失落不單單是對這個男孩的無法釋懷,更多的是對自己愛情的迷茫。因為上一次,他的第一個男友也是這樣不聲不響的離開她的,雖然分手是也是她提出來的,可是她仍然是被動的那一個。有的時候說分手的那個人也許才是最受傷的。我的朋友是一個善良的女孩,性格開朗,待人可親,多才多藝,除了偶爾有點多愁善感,在我看來絕對是好女朋友一個。可是就是這樣的女孩,在感情的世界里卻屢屢受挫,也許也正是因為她如此之好,他們才不知道如何去說分手,而以冷漠和疏遠的方式來暗示。后來我在網上無意看到,這樣的分手方式有一個專有名稱“冷暴力分手”,才發現無數少男少女深受其害,并對此深惡痛絕。其實我在想如果當初那男孩早些提出了分手,我的朋友也還是會難過的,她不是容易放下的人,可是至少早痛不如晚痛,她沒有患得患失的階段,沒有胡猜亂想的階段,她的故事至少不會“虎頭蛇尾”,她可以愛的明明白白,傷的明明白白,可以更好的走接下來的路。
? ? ? ?我們往往很難將拒絕說出口,尤其是對那些對我們好的人,可是殊不知你沒有說出口的拒絕最終還是要發生的。于是更多的人選擇讓對方自己感知,仿佛這樣自己就不是“劊子手”了。你不用去面對尷尬,面對無措,卻還是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別人。因為沒辦法而又說不出口的拒絕往往會延續更長時間,感知比聽說更有殺傷力。要是非要在斷腸草和鶴頂紅里選一種死法,我想我還是會選擇鶴頂紅。哈哈,這當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比喻。現代這個社會時間這么寶貴,就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了,反正是拒絕,你就痛痛快快的,別像一個扭扭捏捏的小媳婦,為難自己也為難別人,人常說當拒不拒必受其亂。愛情里也罷,生活中也罷,如果不愛,請拒絕,如果不合適,請分手,沒有模棱兩可的選擇,只有優柔寡斷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