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開頭斷頭無尾的三段話,是寫于第十九天的,時已至深夜,連日的困倦已經實在沒有支撐下去的精神力,本沒什么印象了,就干脆夾在其中。來北京三周有余,明天,卻是第二個周末雙休。項目時間表的壓力,帶來的就是自我感覺日日充實的生活。加之之前想寫的東西,略有尷尬讓鄙人糾結不已。對于描述企業文化抑或說企業本身這種文字,怕說的太大,本身并沒有太多的積淀,與想匹配的社會狀態。后來想來,既然是自己的想法,干脆就記錄下來,即使說的空泛,將來才能看到成長。
“
? ? 構想這些東西時,還是第十八天,落筆時卻已是異日。
? ? 盡管臨近深夜才回來,今天的心情卻比天藍。偌大的公司就四個人,兩個PHPer,一個PM兼前端,加上一個實習生。聊技術,談行業,開沒品玩笑。期待有一天去村子里走走,去村子里的咖啡廳感受一下真正的互聯網氛圍。來北京半月有余,收獲卻已不小。
? ? 或許是從我規劃好短期目標后,第一次有人從這個行業的角度,專業的給了我一些意見和建議,還是積極性的。
”
阿里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
? ? 細數了自己了解的公司,阿里是心目中最喜歡的公司之一,其余還包括Apple,Google,騰訊,動視暴雪(今天聽聞,暴雪從動視手里自購,以后還是要稱之喜歡的:暴雪娛樂)。每每與人說起這個話題,免不了都要向人解釋為何騰訊在列。的確,騰訊在國內充滿爭議,也有著許多讓我難以理解的地方,但不阻礙我認同騰訊是一家相對偉大的企業。想起那天分享課時聊到曾經險些被交易給網易的QQ和前幾日馬化騰成為中國首富的新聞,確實更激發了對騰訊公司的好奇,好奇驅動著心目中的地位就逐漸升高了。
? ? 如果要說騰訊還有頗具爭議的“抄襲”話題,那阿里巴巴就是我,包括我所知的社會環境,認同度很高的企業了。拋開要浪費口水去廢話的所謂“阿里成功背后的原因”,阿里系是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本身有我喜歡的東西——技術聚人。阿里是尊重技術的,這樣的公司,企業,“帝國”在國內并不多見,阿里也是國內幾大巨頭中,少有的非技術人員初創團隊。百度李彥宏,搜狐張朝陽,網易丁磊,騰訊馬化騰,幾乎都能看到身后曾經的技術背景,他們尊重技術就多少讓人覺得合情合理,而阿里由一個英語老師起勢,打造的一個技術帝國,確實讓人驚嘆。
? ? 把阿里捧至這個高度,并不是受到某視頻或宣傳打的“雞血”,從自己的經歷出發,才產生的極高的認同度。想起豬他們曾從事銷售的老板對公司各部門的態度,再看到自己公司或者集團本身,確實更傾向于認同技術型的企業。
? ? 其實說起我們,在我司,網絡部已經擁有較高的地位和價值了。我們不是技術主導型的公司,也不是真正的互聯網企業,但多次跟人聊天時提到“貴司網絡部”時得到的回復多是:修電腦,接網線的。這樣還是產生了不少幸福感。
? ? 提起阿里,就不得不說今年開始的,阿里實習生計劃。來北京前,確實有極大的沖動想要參與其中,也都做好的最基本的準備。不是說自己有那實力亦或者那運氣能成為實習生的一員,但確實老早定下的北京之行,不想失信且浪費他人的時間,所以最后放棄了報名。如果阿里繼續下去,之后的時間會去嘗試。有機會一定要進一家大公司工作一段時間,這是已經產生的極其穩固的想法了。
? ? 其實一直以來,即使了解的,講的都很片面,還是喜歡與人聊一些大的話題,不帶負能量的,生活的。
思八達,思發達
? ? 之前,問過幾個好友,關于是否會因為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而選擇放棄短期內更高報酬的工作加入文化認同度高的公司。結果讓我感覺很有趣,并不是專業統計,但確實是學歷層次越高的人,對這種企業文化的需求就越高。并不是帶有任何色彩的,但還是好奇結果背后的一些東西。
? ? 我司、幕后的集團,一定程度上就是打造企業文化的公司。先前并沒有了解,入職后才開始逐漸的去了解和認識一些東西。前幾日上海,母集團Master三天課程,兩萬聽眾四億收入,確實震撼到了我。錢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還是很直觀的。
? ? 并沒有機會去現場感受,但昨天參與的一次分享會,還是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東西。
? ? 對于企業文化,并沒有完全的接納,但Master所說的一些點,還是和自己之前的經歷有所契合,產生了共鳴。也許我真的沒到那個境界,層次,理解不了全部。
? ? 對于我司,我團這樣的模式,要成為一間大公司是非常容易的,現在也已經做到了。但要成為一間偉大的公司,或許需要的就是更多更癡迷的“信徒”。利益主導的公司與技術主導的公司,存在的許多差距,我更欣賞技術主導的企業,所以北京兩月的體驗能給我打來很多的收獲,但真正要我投入其中,可能還是無法辦到。
? ? 說起這些,總會讓我想起圣農。并不是評價好與壞,就我所接觸的,現在是個企業都在講文化,可很多時候,一個公司的高層自己都不相信的企業文化,何來匯聚員工的力量?
? ? 提筆之時,就預感到涉及到這個話題,就會說些很虛的東西。我總說,自己理想的未來生活是:有車租房做碼農。但從來北京之后,確信自己還是有些許野心的。來來回回,與許多人聊許多話,看許多事感悟許多,就當是為了積淀自己,積攢一些東西。
? ? 突然想起了說過的那句話:我們這群人,無論是誰,如果有一天,某個人打算干大事了,那身邊的這群朋友就是資源。別覺得資源是貶義詞,現實但是最好的寫照。
? ? 現在的我,想要先成長為資源。
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