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樂學書院之學妹讀經
一字一句讀《論語》第274天
原文閱讀: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講解:
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用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啟發思考:
? ? ? 本章是曾子談交友的價值,與上一章都是在談朋友相處之道。兩章比較著來學習思考,可理解得更為全面。前面子貢問交友之道,孔子說,對待朋友的錯誤或見解不同時,“忠告善道,不可則止”,呼應《論語》開篇孔子的開學寄語:“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因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自己的界限。這是從人與人有差異的角度談了相處之道。
? ? ? 不過,人又是有共通性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曾子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表現的是人與人的相融之處。有修養的君子,可以“會”,可以“輔”,在分享中同學共進、獲得快樂,呼應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具體闡發了交友之樂的內容。
? ? ? ? 朱熹《集注》云:“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以儒家的觀點來看,真正的朋友之間,是“以義相合”,“以友輔德”,以互相幫助、磨礪、彼此提攜、培養仁德作為主要目的。
? ? ? ?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先生曾以清人何瓦琴的聯句,贈以翟秋白。瞿秋白作為我黨前負責人、左翼文化運動領導人,魯迅作為文化革命的旗手、文壇領袖,他們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因共同信念的追求、心靈世界的相通、人格精神上的契合,結下了深厚的情意。他們視彼此為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也在中國革命史和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廣為傳頌的佳話。
? ? ? ? ? 朋友之間切磋、交流、問難、進學,足以養德,其中所收獲的價值真是滋潤心靈,賦能人生。這才是君子所奉行的交友之道,這也是人生追求的幸福目標之一。
? ? ? ? 志趣相投自然可以成為朋友。為什么君子要“以文會友”,為什么要特別強調以講習文章來交朋友呢?張居正說,“君子會友必以文,或相與讀天下之書,以考圣賢之成法,或相與論古今之事,以識事理之當然”。因為學習的文章那是經過前人整理的智慧,是共同學習討論的基礎。每次相聚都有邊界范圍,有個基準,才會有所收獲,而不只是空談、漫談、言不及義,徒然聚會作樂。
? ? ? ? 以文會友,意味著除了學習輸入,還要寫作輸出。因為通過寫作可以更好地提高思考的標準和質量,這也是我們書院諸多良師益友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在持續踐行。以友輔仁,過失靠朋友規正,品德靠朋友勸導,取朋友之善,助我之善,是見賢思齊之法。在這里,感恩并繼續珍惜能幫助我們進步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