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一個人口密度比較大的社區,社區里大部分都是居家的住宅小區,基本上沒什么辦公大樓或者工廠。而且社區里的很多小區都是高層樓住宅,入住率那也是相當的高。
社區方圓大概有十幾公里,住了大約六十萬人,這么大的社區之前竟然沒有一個公共的體育鍛煉場所。只有在一些小區內部有一些簡單的健身器材。
大概五年前,在社區一座小山上依山而建了一座體育公園,有十幾個足球場那么大,里面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圖書館,還有一個很大的健身廣場。
自從體育廣場建成以后,這里就成了社區居民文體娛樂首選場所。不光周末,就是平時也很多人去鍛煉身體。
這個體育公園里面有七個籃球場,其中有四個是用鐵絲網圍起來的收費的。另外還有三個是免費的全開放的。收費的球場從硬件設施(晚上開燈)和管理都比免費的好。
而且這也是這個大社區當時唯一的一家室外公眾籃球場,所以一開始那幾年吸引了很多籃球愛好者。
五年前剛開業的時候收費是散場每個人不限時間收費十塊錢,女的(除了女籃)不收費。
這么大的一個社區唯一的一個籃球場,當時去打球的人那可真多,每個半場都是十幾二十個人,輪流著打一場每次都要等半個小時以上,相當火爆。
由于當時這是社區唯一的一家籃球場,沒有第二家選擇的。所以開了一段時間后,服務就開始變得差起來。比如一個球迷沒有穿運動衣只是想進去看別人打球,或者有女生跟著進去看球,一開始是可以的,后來就變成了不交錢誰也不讓進。球場里面也沒有賣水的,口渴了還要跑出去很遠買水。
最近兩年,隨著國家全面體育政策的號召和實施,社區里面也應聲而建了很多體育場館,比如健身中心、羽毛球館、跆拳道館。其中就新開了兩家籃球館,一家室外的一家室內的。
新開的這兩家球場,室內的收費每人十二塊錢,室外的收費每人十塊錢,但是由于是新建的,所以硬件設施比之前那個體育公園的好很多。籃球場的圍墻上有很多球迷的涂鴉,球場還都掛著音響,可以一邊聽著動感的音樂一邊打球,非常有氣場和氛圍,讓球迷很享受籃球的節奏很感覺。
兩個球館也都很注重宣傳和聚集人氣,經常舉辦一些籃球賽事和活動,吸引了很多球迷互動和參加。
現在三個球場剛好三個地點,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近一年多,隨著我的觀察,原來最早那家體育公園里面的球場已經沒落了,不管是平時還是周末,除了幾個少兒籃球訓練營在里面之外,很少有其他球迷去里面打球,甚至有時候都變成了老年人練太極打拳舞劍的場地。
而新開的這兩家,不管是從價格、硬件設施還是球迷互動體驗上都做的非常好,深受球迷喜愛,每次去打球場地都是滿滿的。
當初只有一家球場的時候,雖然服務差點收費貴點,但是大家沒有其他選擇,只好接受。但是新開了兩家之后,不但可選擇的機會多了,而且享受到服務性價比也很高。市場競爭自由、公平、公開,消費者用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不受任限制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