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個老男人新晉網紅。
杜特爾特,自稱在搭機時聽到上帝對他的要求(不說臟話),否則墜機。雖將同機人員齊刷刷驚出一身冷汗,但也華麗麗祭出了有同上帝對話這種超能力大底牌,甚至直接了當,一言不合,就上王炸。
特朗普,放棄總統年薪,每年1美元工資。堅持隔離墻論,他說:一些區域的確更適合用實體墻(墨西哥墻?)。我非常擅長這個,這叫建筑,當然可以使用一些籬笆。
拋開政治,單以網紅說,這兩位的言論,有些意思!在政治與理性的層層禁錮下,能尚存些感性的溫度,也是難能可貴的。再加上兩位均是奇葩中的大咖,非常態不靠譜,但至少兩位都敢言能言,不斷刷新著他們認知深處的感性,令人搖頭之余也有欣喜,基本算是性情中人,看客不易疲憊和倦怠。
對于感性,表述者眾。臺灣作家張大春《在文學上,我們說什么永續?》提到“感性的失落,對于世界的好奇與求知之不耐,是我們自己的滅亡?!彼行┍^。是啊!科學家確認我們已進入地球上第六次大滅絕時代,環境持續惡化,傳媒放大冷漠,寄情娛樂都會讓人覺得全是套路,看看T臺上的模特哪個不是一臉的落寞和生無可戀。
絕望?真的如此嗎?不,有一群甚至更多的人正在感性和情懷的路上奮力前行。
他們,讀懂曾經,領跑現在。不只有茍且,更有生活和遠方。對這世界,他們保留了基本的好奇心,從未停止探索與發現,不是無奈地選擇逃避,而是自覺而主動喚醒著內心的感性,也許有時會身披鎧甲,用調侃表達著獨特,但內涵中卻充滿了平和與溫暖,一切都是那么安靜與從容,并與你我他一路相伴。
周日看了中法馬術文化使者暨法磊先生主題攝影展《奔騰.無界》,做為成功的設計師,總經理,生意人,他有很多機會游走于世界各地,令人艷羨。他的鏡頭不只記錄行走,更多的是通過一組又一組的作品,表達著他的愛與感受。鮮有奢華,多是自然,人與動物,平凡人物等等,透射出一位中年文青對生活的理解與真誠視角。印想很深的有:風中的搖曳、貴州老嫗、母與子。
這次以馬為題,再現了烏蘭布統的豪邁與蒼茫。攝影師做了全新的感性解讀,涵蓋了對馬與自然、人的熱愛。
透過鏡頭,好像又看到年少時,那個意氣風發的同窗,那個奔跑在陽光下歡樂不羈的少年。本性未泯,天真不改。
曾經的老領導侯修圃先生筆耕不輟,退休后寫了多篇老城敘事的美文,歲月之厚重,生活之瑰麗,盡在字里行間,用一支感性的筆,再塑晚情風采,化作春泥更護花。
還有一位學生家長高中老師,喜歡皮具制作,拜師學藝,為心愛的寶貝和自己縫制了美麗。當作品呈現,原來愛可不訴諸于口,表達盡在精工細作、一針一線之間。
........
他們充溢著感性的光輝,雖然普通,卻足以絢爛。可見,感性既可做文學作品、藝術之美的代言;又可是粥飯烹制、花草養護、寵物飼育,社會公益、正能量傳遞的深情表達。
現在,有更多的人群,他們正在重聚感受真善美的能力,學著遵從內心的選擇,不斷向這世界做出自己的表達,盡管稚嫩,盡管曲折,但這都應是積極的、感性的,人類并未喪失感性,只是沉寂了,掩飾了,是有希望也是可以重新喚醒的。
無需憂慮、更無需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