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常常對周圍的事物,既敏感又好奇。
看到星巴克,小孩會問:“媽媽,那個是什么?”家長便會帶著孩子走進去,感受一下星巴克的氛圍;
看到小汽車,小孩會說:“媽媽,這個是什么?這個是什么?”家長便會耐心地解答:“這是方向盤,這是檔位......”
看到拎著電腦的白領,小孩會問:“媽媽,為什么叔叔阿姨要拎著電腦呢?怎么不放在家里呢?”家長會認真地解釋:“因為叔叔阿姨隨時都可以拿出電腦工作,所以就隨身攜帶了。”
然而,當看到摩天大樓的時候,小孩問:“媽媽,為什么這個樓這么高呢?”“媽媽,為什么周圍要有板子檔上呢?”看著正在建造的大樓,吊車、攪拌車、帶著安全帽的工人全部擠在圍擋里面,家長會拉著孩子離開,說:“快走吧,這里危險啊。”
在家長的“保護”下,孩子的好奇心,變成了疑問,將孩子阻擋在圍擋之外。
兒童文學顧問阿納斯塔西婭·休恩在《摩天大樓,起!起!起!》中,用簡潔且專業的文字,帶孩子們跳過圍擋,進入摩天大樓的施工現場,從打地基,到中間灌注,再到最后封頂,一一詳細講解,讓孩子們直觀地明白圍擋后臟亂差的施工現場,是如何便成美麗高聳的摩天大樓的。
那么,下面小朋友們就帶上“安全帽”,和我一起走進摩天大樓的施工現場吧。
一、摩天大樓原來是這樣做成的!
建筑施工現場,都具有警告的標志牌——施工現場危險。
如果要進入施工現場,必須“帶好安全帽”。所以,當小朋友們要走進施工現場的圍擋內部,一定要戴安全帽。
那么,建造摩天大樓,需要幾步呢?
所有的建筑的建造第一步,就是在建筑地四周挖深溝,也就是溝槽,用成槽機“在工地四周挖出細長的溝槽。”
將鋼筋籠放置在溝槽里。鋼筋籠就是大樓的“骨架”,能夠讓大樓挺直站立。
把溝槽填滿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后,就形成了擋土墻
沿著擋土墻往下挖深坑,這就是大樓的地基。
往鋼筋框里澆筑混凝土。
用剛面板和橫梁做地板,然后再澆筑混凝土
大樓主體澆筑完成后,就是安裝門窗了。
整個蓋樓城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礎的部分。
在書中,帶領小朋友們參觀工地現場的叔叔,說:“要往上建,我們必須先往下挖。”
向內部深挖,是向上生長的關鍵。其實,其他的事也是如此的。就像參加中考和高考,要想獲得好成績,就首先要向內挖,打好基礎,將所有的基礎的知識點和考點全部掌握,才能獲得高分,如果一味地單純追逐“高”,那么機會如地基不牢固的大樓一樣,風雨飄搖,有坍塌的危險。
這本書的圖畫,真實還原了施工現場,小朋友們可以通過圖片,準確地理解建筑的專業術語的意思,例如“溝槽”、“擋土墻”、“基巖”等,此外還能認識到不同的施工機器,例如“成槽機”、“起重機”、“混凝土攪拌車”等。
看繪本,學知識,拓展孩子們的認知邊界,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這是讀繪本的最基礎的作用。
但是,最重要的是,讀繪本,明事理。通過這本繪本,孩子們知道了“大樓越高,它的基礎就需要埋得越深。”同時,也讓孩子們明白,對于所有事情來說,打基礎都是最重要的。
二、每個工人都是魔法師!
網上曾出現了一個新聞,一個建筑工人下班后坐地鐵,臨下車時,用紙巾將自己坐的座位擦干凈。也曾有新聞,爆出家住工人下班后不敢坐座位,怕把座位弄臟。
我們在為建筑工人點贊的同時,也不得不有一些悲涼。
什么樣的職業能夠大大方方地坐在座位上呢?
當看到臟兮兮的建筑工人時,你是避而遠之嗎?
其實,每一種職業,都值得被尊重!
這本書最好的一點是,明明晃晃地表達著“尊重每一種職業”。
作者阿納斯塔西婭·休恩的老公,就是建筑工人。她在這本繪本的第一頁上,赫然寫著“獻給我的丈夫克利夫,他是一名建筑師。”
這是對丈夫工作的尊重,也是對建筑行業的尊重。
每一種職業,都有職業的特殊性,作為行業外的人是不了解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就像我們看魔術,我們只能享受魔術所帶來的驚奇與歡樂,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變魔術,所以即使是本行業中的牛蛙,在別的行業中,也可能是菜鳥。
這就是“術業有專攻”,所以每一個行業都值得探索。
同樣,每個行業的從業者,不就是我們面前的魔法師嗎?
建筑從業者,可以將土路變成高樓大廈;服裝制造從業者,可以將一塊布變成若干種衣服;園林工作者,可以將雜亂的花園,變成花卉藝術展覽場.......
每一個工人,都是魔法師,都應該被我們尊重。
通過閱讀這本書,希望孩子們可以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沒有高低貴賤,工作也沒有高低貴賤,每個人都是魔法師,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尊重的人,因為“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通過閱讀這本繪本,愿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驕傲地說:“我的媽媽是做**工作的!”“我的爸爸是做**工作的!”
孩子臉上洋溢的驕傲感,就是尊重與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