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考核結果,還是考核行為?

概念:分權機制

圖片發自簡書App

美國由50個州和1個特區組成,是典型的“聯邦制”國家,它的中央政府叫做聯邦政府,它的每個州實際上都是一個主權單位。在不違反憲法的前提下,每個州有獨立的立法權、征稅權。州政府,對整個州的居民是否安居樂業這個“最終結果”負責。

每個州政府之下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部門,三權分立。每個部門,對自己職能范圍內的“自身行為”負責。

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關系,是聯邦分權;州政府和往下各職能部門的關系,是職能分權。

管理公司,其實和治理國家一樣,選擇是對“最終結果”負責呢,還是對“自身行為”負責,要看自身行為和最終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職能分權制的好處是:執行簡單,容易專注,效率很高,但對管理要求高。

聯邦分權制的好處是:考核簡單,容易激勵,主動性高,但對員工要求高。

案例

創立于2008年的著名的女裝淘品牌“韓都衣舍”,因為業績問題,從原來的“職能分權制”的設計部、生產部、電商部中,各抽出一人,組成“三人小組”,用“聯邦分權制”讓小組對“最終結果”負責。這樣,三大職能部門,被拆分為280多個聯邦。

因為對“最終結果”負責,所以這些小組被授權,自行決定款式、定價、促銷方案,以及獨立的財權,自行決定下單生產。

權力上的聯邦制,利益上的合伙制,韓都衣舍的“小組制”,讓團隊真正承擔起責任。“責權利”重新統一,為韓都衣舍的快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運用:聯邦分權還是職能分權?

第一,聯邦分權制,和職能分權制,是兩個基礎模型,每個公司都一定是同時使用。就算你的公司是職能分權制,但是你的整個公司作為一個主體,是責權利同時加于一身的聯邦。就算你的公司是聯邦分權制,全是獨立經營體,但每個最小單位的獨立經營體內部,一定是職能分權制。

第二,把“聯邦分權制”往下推行到哪一層,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找到“自身行為”和“最終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你希望你的團隊,是對最終結果負責,還是對自身行為負責。

對于生產,相對容易從最終結果,倒推出自身行為,所以可以用職能分權的方式管理,比如微軟的Windows,是1萬多名工程師開發出來的,不斷層層切分職能,最后由Build工程師,組裝成系統。

對于銷售,比較難證明,到底哪種自身行為,能產生良好的最終結果。所以,銷售管理通常是聯邦制。分地區、分行業,怎么做自己想辦法,交足糧食就好。

小結:認識分權機制

對“最終結果”負責的制度,叫聯邦分權制,對“自身行為”負責的制度,叫職能分權制。再復雜的系統設計,比如阿米巴,內部市場化,項目制,事業部制,矩陣式管理,小微企業等等,都是用這兩塊積木拼出來的管理大廈。選擇用哪塊積木,要看“自身行為”,和“最終結果”之間,有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