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時間/ 2017年3月21日
青中校園,玉蘭樹,不葉而花,時常是,千枝萬朵、千花萬蕊,故而,儀態萬千、各有千秋。每日路過時,都會為她們停留剎那,有時,夸贊她們幾句;有時,跟朋友說說她們;而大多時候,只是看看,然后離去。
每日按部就班、三點一線的工作日常,于我,她們,是洗去疲倦的良方,是欣悅心靈的靈丹,是平靜浮躁的圣水,是洗滌雙眸的佳麗。每日,看看她們,哪怕是遠遠地,瞧一瞧,也覺得特別溫暖,特別幸福!
看著她們,從實實貼貼的緊緊裹住的花骨朵兒,伴著時光和歲月的影子,伴著徐徐暖風綿綿細雨,漸而含苞待放,在時光流年里,刻上光陰褶痕,隨后,怒放于枝頭,秀于百卉,嬌于西子,然則嬌而不媚、秀而不俗,惹人側目,讓人傾心。不由得想起那句“一見傾人城,二見傾人國,三見傾我心”,美人如此,玉蘭亦然!
花開花謝終有時,或許,落花都如龔自珍詩云般,都愿“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昨日,全校師生大掃除時,遇到八二班幾名男同學,撿拾起地上的玉蘭花瓣,一瓣一瓣小心翼翼地放在手心里,這一幕吸引了我,走過去,拾起一瓣剛被風吹落的玉蘭,放在手心,仔細端凝一番,自私地想讓她永遠定格于此時此刻、此姿此態,于是,放在口袋里,小心翼翼呵護著,只是,清掃完畢衛生,拿出來一看,已被“蹂躪”得破敗不堪,故而心疼不已,埋怨了自己半天。
回到宿舍,拿出她來,放在桌子上,一點兒一點兒地梳理、擺好,凝視一會兒,唏噓良久。然后,拿出我的那本“煙雨·青花”系列的中國風筆記本,打開,翻到中間處,再把花瓣輕輕地置于其中,盡最大努力讓她完整,只是,破碎的東西,無論如何修復,終究難以“破鏡重圓”,世事滄桑,大多如此,也就不必過于介懷。
看著2016年的此時,撿來的兩瓣玉蘭花,經過歲月洗禮和自然風化,她們已經完全蛻變。經文脈絡清晰可見,斑點也明晰無比,干干脆脆,不忍過多碰觸!她們見證了2016年我的心路歷程,那時,或許,我也有一個玉蘭般的美夢吧!
忍不住,翻開這本中國風本子,里面沒有酒,沒有詩詞歌賦,沒有詩書禮樂,但有故事,一天一句也好,一天一頁也罷,“見字如面”的心境融入其中,飽含“一往而深”的眷戀和癡迷。
年少時,我們大多數人都做著個“杏花·煙雨·江南”般的美夢,預約一段佳期,來一次美麗的夢中邂逅。夢里或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許是“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或許是“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或許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或許是“泛舟西湖,把酒言歡”,或許是“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而今,依然是個古典迷,迷的依然是中國風,只是,心境,或許,不似從前,或許,也不像以后……
然而,幸好,還有玉蘭入眼、入心、入夢,芬芳了整個春日,洗濯了整個身心,涂抹了百態生活!!!
青中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