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都有從眾心理,看著大伙都在干嘛,就爭著湊熱鬧,最顯著的就是炒股了。股票漲起來的時候,大家就一擁蜂地去,跌下來的時候,又一起抱怨。中國的房價也是這樣,在漲起來的時候,大家都去買了,跌下來的時候,都希望繼續跌。
如今的互聯網趕上了內容創業,2016年是內容創業的元年,Papi醬,邏輯思維的得到專欄給內容創業的大家很好的引領。看到這些大咖靠個人分享實現了財務自由,于是都開始了內容創業。
有事業單位的人士、有大學畢業生,有打工的,都想在內容創業的時代分一杯羹。
不管兼職的還是全職的,不管文化高的,還是文化低的,我們都能找到那個給我們動力的榜樣人物,畢竟中國人實在太多了。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淘寶,也幾乎全民一窩蜂地做淘寶,每個角落都流傳著暴富的故事,但真正做起來的也許只有百分之一。
現在的網絡創業群中,什么樣的培訓最多呢?就是兩種,一種是教你寫爆文的寫作培訓,一種就是教你快速吸粉引流的培訓。這也迎合了大家的需求,畢竟,大部分人是沒有那個耐心去好好錘煉自己的內容的,要的就是速成。
寫過文章的人都知道,好文章并不是靠技巧就能寫出來的,很多速成的方法在實際創作中起不了作用。爆文更多的是撞上的,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的之。”寫了一百篇文章,也許有一篇就爆了,爆的那篇也許正是自己無心插柳的。
現在的機會確實很多,但有些機會可能還不屬于你。比如,頭條號的“千人萬元”計劃,在去年的時候,我就是沖著這個計劃才入駐今日頭條的,但是自己文章的持續生產力不夠,文章質量也跟不上,在堅持日更一個月后,就漸漸開始難產了,因為這個機會還不屬于我,我的能力還不值這個價。今年,我遇到了好幾位頭條號的“千人萬元”計劃的簽約作者,我觀察他們的文章,篇篇都是用心之作,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有時候甚至一天能寫多篇文章,沒有羨慕,只是深深佩服。
我們也看到了很多自媒體的紅人,他們往往不是因為機會到了才開始創作的。像懂懂,如果沒有8年前開始寫日記,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像咪蒙,如果她沒有在豆瓣5年的寫作積累,也不可能獲得那么多的粉絲。
我們內容創業者,總是在不斷尋找最好的平臺,聽說百家號現在流量不錯,那么就馬上去入駐百家了;看到頭條號又有朋友簽約了,又去寫頭條號了,從來不去考慮這個平臺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我現在在簡書上寫作,同時把文章發布在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上。因為我知道機會不是追來的,而是當我真正有實力的時候,等待來的。
如果有一天,簡書推出了一個獎金制度,被入選到首頁的文章,獎勵稿費500元。而那時的我已經在簡書撰寫了三年,我早已是簡書的簽約作者,這時候,我也許很容易寫一篇被推薦到首頁的文章了。而你,再沖著這個機會進來的時候,還有多大機會呢?
沉下心來吧,好好錘煉自己的內容,靜靜等待屬于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