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貫主張性善論,他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因此,在孟子看來,義就是每個人都擁有而不自知的品質,是凌駕于其他一切道德之上的本心,是可以讓孟子以及追隨孟子的志同道合者手挽手為他一起去死的存在。
《舍身取義章》講述的是耳熟能詳?shù)拇蟮览恚辗簾o聊,價值不斐,如果問這么多年來,有沒有哪怕一位真正實踐了這個大道理的人物,答案是肯定的,目前為我所熟悉的那些以義為終身操守的人,遠有一世漢臣荀令君,近有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黃宗羲,而這期間千年,朝代更迭,風云輪轉,又有多少被冠上前朝遺民的稱謂,抱著一個義字躺進棺材里?義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