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湯補鈣這種說法你一定不陌生,記得芭堂主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骨折了,我媽遵醫囑(估計是個蒙古大夫,比喻而已,這里特指庸醫,沒有地域歧視,輕拍)天天給我燉骨頭湯,一日三餐,每天飯前一大碗,這一喝就是幾個月,那叫一個油膩,喝得快要吐了。后來才知道,湯里鈣少得可憐,脂肪倒是不少,簡直要淚奔……慶幸芭堂主骨骼清奇,要不然幾個月的骨頭湯喝下來肯定胖成豬了。
看到沒?這上面浮著的一層油,心疼自己
骨折了要喝骨頭湯,除了中醫講的以形補形的理念以外,最關鍵還是所謂“骨頭湯補鈣”的說法。
那有些人要說了,動物體內99%的鈣都存在于骨骼中,骨頭又不能吃,那骨頭湯肯定就是補鈣大戶了啊。
骨頭里鈣多,熬出來的湯里鈣就一定多嗎?這是什么邏輯?科學可容不得這么多想當然。
其實骨頭里的鈣是以磷酸鹽形式存在的,非常難溶于水,100毫升骨頭湯中鈣的含量不超過4毫克,明顯低于牛奶的含鈣濃度(約80~120毫克/100毫升),這樣算起來,10杯骨頭湯的鈣含量都遠比不上1杯牛奶的鈣含量。
當然,有人支招,如果在煲湯時加點醋,溶出的鈣質會多一些,但一般家庭的烹飪方式,哪怕加醋對鈣質的溶出幫助也是微乎其微的。
中山大學營養學教授蔣卓勤曾做過實驗,用除去鈣、鈉的蒸餾水熬制的骨頭湯,鈣的濃度往往都在2毫克/100毫升以下,和肉湯沒啥區別。
而且,關于骨頭湯補鈣,衛生部早就辟過謠。
衛生部(現已與計生委合并,叫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2012年發布的防治骨質疏松要點,第八部分骨質疏松癥的誤區中,第一條就寫了如下內容:“1.喝骨頭湯能防治骨質疏松。實驗證明同樣一碗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遠高于一碗骨頭湯,對老人而言,骨頭湯里溶解了大量骨內的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這都過去好幾年了,真理沒被普及,但謠言還在傳播,難怪馬克·吐溫說:“當真理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走遍了世界。”
好了,言歸正傳,既然喝骨頭湯補鈣不靠譜,那問題來了,到底怎么補鈣呢?
補鈣要先以增加食物鈣攝入為主,鈣的食物最佳來源是奶類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尤其是南、北豆腐,豆漿稍弱)、綠葉菜,不足部分再考慮服用鈣補充劑,這樣最安全也最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補鈣的同時,也要補充維D。因為當體內缺乏維D時,食物中的鈣就無法被人體充分吸收。有效補充維D可以通過曬20分鐘太陽或者服用維D補充劑的方式,并進行適量的運動。
想要預防骨質疏松的人,可以多進行負重運動,增加成骨細胞(壓力敏感性細胞)的活性,對促進骨鈣沉積作用明顯。此外,戒煙限酒和限鹽也都對骨質疏松預防有積極作用。
部分內容來源于營養師趙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