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現在的家長們都開始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父母的愛偉大與深沉,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卻是千差萬別。
? ? ? ? 今天早上聽有聲書,提到了蘇軾的父母。三字經說蘇軾的父親蘇洵27歲的時候開始發奮讀書最后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留給了兩個兒子滿屋子的書籍。他給兩個兒子寫了一篇文章《名二子說》,寫為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起名字的緣由,表達了對兒子的希望與告誡。
? ? ? ? 蘇軾的母親程夫人是一位非常果敢仁慈的女性,有一天她和十幾歲的蘇軾一起讀《后漢書范滂傳》,范滂因為辦案鐵面無私得罪權貴被人誣告而被判處死刑。當他走上刑場時跟媽媽告別:“母親大人,兒子不能盡孝,要追隨黃泉下的父親希望母親不要悲傷。”范滂的母親說:“一個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長生富貴怎么可能呢?你為了理想舍棄自己的性命,我這當媽的支持你”。當蘇軾看了這個故事后就跟他的母親說:“母親,我長大希望也做范滂這樣的人。”
? ? ? ? 看到這里不僅想起了自己身上發生的兩件小事。在兒子三歲的時候,有一次他所在的國學幼兒園請了一位國學老師講課,這位老師大概在課堂上提到了一些社會現象有些老人摔倒了沒人扶。兒子回來跟我說:媽媽,我的理想是長大了扶老奶奶。當時聽了只當是笑話,也沒有德育教育。去年寒假的時候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唐詩,學習了楊炯的《從軍行》,王昌齡的《出塞》還有王之渙的《涼州詞》等詩歌。大部分描寫的參軍報效國家的事。當時兒子就在課堂上說:媽媽我長大了要去當兵。我表面假裝鎮定心里幾乎是竭力反對,以后再也不敢讓他看英雄主義的書,作為母親只求他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 ? ? ? 而蘇軾的母親聽了蘇軾的話后會怎樣的回答呢?她說:“你可以做范滂我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呢?”蘇軾一生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活的光明磊落,愛憎分明,瀟灑自如,首先就是源于他高質量的父母給他良好的精神喂養。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技能教育卻忽視了孩子的道德教育,社會頻頻出現的弒母忤逆的現象,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 ? ? ?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三字經的時候,看到一個故事很感動,有叔侄兩人疏廣和疏受,都是教育太子的大官。教育完太子后叔侄倆告老還鄉皇帝為表示感謝賞賜他們一大筆錢。按傳統觀念叔侄倆應該給子孫留著置辦動產或不動產。而叔侄回去后卻經常宴請親友,孤寡老人以及貧苦的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皇帝的賞錢像流水一樣被花掉。疏廣疏受的孩子看著不敢說就托族長來問:“這樣花錢孩子們怎么活,將來能留給他們什么呢?”疏廣疏受就給族長說:“我們做父親的怎么會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們怎么不知道給孩子留點東西呢?但是我們疏家已經有田產如果孩子們勤勞一點努力一點是不會比別人差的,如果我們把那么多錢都留給他們只會讓他們更懶惰,消磨斗志有什么好處”,所以有句古話:“遺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與其留給他黃金萬兩還不如培養他對學習的渴望和自食其力的能力,而不是對錢財的依賴。
? ? ? ?陪伴孩子最美好的時光,和孩子一起成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山東游學歡迎您!本次游學,籌備數月,老師特邀請兩位大師級的國學老師在李苦禪紀念館和李清照紀念館給孩子們講苦老思想和藝術鑒賞課,并帶孩子參加山藝師生的畫展。以及參觀孔子基金會,并由基金會的老師給孩子上一堂純正國學課。機會難得。期待與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