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好,能提升你的決策水平 。怎么睡覺,這也是很多職場人面臨的最普遍、最糾結的一個問題。
精力旺盛≠睡得少
首先,我要給你糾正一個錯誤觀念,就是精力旺盛的人睡得很少。
有人跟我咨詢怎么樣提高精力的時候,他問我,他怎么樣才能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白天還能不困呢?他們覺得精力好的人晚上睡得很少。
其實這個問題是問錯了,為什么呢?我給你講一個故事。你可能聽說過“刻意練習”這個說法,這是1993年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家Anders Ericsson做的一個研究。
他基于柏林的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問要成為天才、成為大師、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要怎么樣才能做得到?結果他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這些人需要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
但是Ericsson的研究還有一點發現,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這些天才除了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之外,他們的睡眠時間和對照組(業余選手)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天才的平均睡眠時間是8個小時36分鐘,是不是和我們普通正常人也差不多?所以說他們并不是比別人睡得少,犧牲了休息的時間才獲得了后來的成就。
他們甚至發現,這些人連周末娛樂的時間,也和一般選手差不多。所以說,對于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想成為天才、成為專家,要睡足覺。這是保持精力充沛的一個秘訣。
從生理學上看,人在睡眠的時候,身體其實是一個主動的修復過程。
我們平時產生的一些代謝過后的廢物,會在夜晚被大量地清除掉,免疫系統會得到增強,大腦和肌肉會進行生理性的修復,甚至記憶力也會得到加強。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候身上有一個小的傷口,睡一覺起來就不怎么疼了。其實這是因為睡眠過程中肌體的修復功能非常地活躍。
你可能還有這樣的體驗,如果好幾天熬夜沒有睡好覺,人就容易感冒。這是因為睡眠不好的時候,人的免疫力就會被抑制。
缺覺還會降低你的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比如,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過一項研究,把內科醫生作為研究對象。
在睡眠不同的情況下,讓他們做同一份工作,看到底有什么區別。
結果表明,在控制其它因素的前提下,完成同樣一項臨床工作,睡眠不足的醫生比睡眠充分的醫生耗時長14%,錯誤率高20%。你知道,在臨床工作上,如果錯誤率高20%,那是多么危險的事啊!
如果你是一個病人,你去醫院看病,絕對不想找一個缺覺的醫生吧。
比爾蓋茨就說過,自己犯的最大的決策失誤,都是在缺覺的情況下做出的。
睡多久才合適
那么睡多久才是合適的呢?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基于很多專家的共識,推薦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是7至9個小時。
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每天的睡眠有沒有達到這個數字。
你也可能會說,我的問題不是不想睡覺,我的問題是睡不好。的確,睡眠質量是很多人頭疼的問題。
中國睡眠研究會2015年的調查顯示,中國的成年人中大概38%都有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夢、醒得早等等。
要聊睡眠的問題,我們首先必須知道睡眠是怎么一回事。你可能覺得睡眠就是分睡著和睡醒兩個階段,其實沒那么簡單。
在醫學上睡眠有五個不同階段的周期,分別是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動眼期。
入睡期和淺睡期很好理解,入睡期就是我們昏昏欲睡的時候。睡眠良好的人,入睡期只占整個時間的5%。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就是睡著睡著,突然出現了肌肉的抽動,或者突然有那種要跌倒的感覺,這都是入睡期這個階段容易產生的感覺。
淺睡期是我們剛剛進入睡眠的時候,大概占整個睡眠時間的50%。這個階段很容易被喚醒。
熟睡期和深睡期合稱為深睡眠。熟睡期主要是一個過渡作用,占睡眠時間7%左右。
深睡期要占睡眠時間的15%。這是我們睡眠過程中恢復精力的主要部分,特點是不容易被叫醒。
我們常常說有人睡覺雷打不動,很可能他就是剛處于這個睡眠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被叫醒,往往一段時間都會覺得東倒西歪,站立不穩。
睡眠的最后一個階段叫做快速動眼期,又叫異相睡眠期。通常占總睡眠時間的20%。這個階段在鞏固大腦的學習和記憶功能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眼球在這個階段會出現快速地跳動,并且身體會有翻身的動作,很容易被驚醒。如果這個階段我們被人叫醒的話,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剛剛正在做夢。
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大概會持續90至120分鐘的時間。而我們一個晚上會經歷四到五個周期,總共睡6至9個小時。
正是因為睡眠問題已經非常普遍,所以研究睡眠已經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了,現在的大醫院甚至出現了睡眠醫學這個專科。
他們通過對神經、心理、精神、認知、行為、呼吸、藥理等各個領域進行交叉研究,來幫助人改善睡眠問題。
而我們常見的睡眠障礙,其實只有一小部分人需要藥物治療。在選擇藥物治療之前,也建議你去看神經或者精神科的專科醫生。
認知行為療法——沒事別上床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真的遇到了睡眠問題,首選的治療方式應該是認知行為治療。?
這種治療在心理領域已經有很長的應用歷史了,比較安全,副作用也小,所以我推薦給你。認知行為治療包括很多的方法,我把這些方法總結一下有四句話:
沒事別上床,戶外多活動,睡前做準備,小心酒和鼾。
我下面一個一個地跟你來說。
沒事別上床,就是說要建立上床和睡覺之間的條件反射。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除了睡覺,其他活動最好不在床上,包括像看電視、看視頻、玩手機,你要訓練自己,如果是干這些事情,就到沙發上或者到椅子上坐著,你上床就是為了睡覺。
形成一個條件反射,那就更容易入睡。具體來說,你需要提醒自己,如果沒有感覺到困乏就不要上床,你醒著躺在床上的時間不應該超過20分鐘。
如果你躺下了,發現20分鐘以后還仍然清醒,那你就起身離開臥室,進行放松。比如說讀本書或者聽聽音樂或者走一走。
只要你沒有感覺到疲倦,沒有準備好要睡覺,你就不應該回到床上。如果你再回到床上,而且20分鐘后還是不能入睡,那你就重復我剛才說的這個過程。
另外, 你要設定鬧鐘,在每天早上的同一時間叫醒自己,包括周末。醒了以后也不要賴床,一定要起來。
對于一些長期慢性的入睡困難的患者,醫學上有一個叫睡眠剝奪的方法來幫助他改善睡眠。什么意思呢?
就是嚴格限制患者一天內躺下的時間。比如說六個小時以內,其余時間你就不能上床。直到躺下就能睡著的程度,再適當延長這個時間。
認知行為療法——戶外多活動
建立好了上床和睡覺之間的條件反射之后,你還需要重視白天的活動。因為睡眠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和我們清醒時的行為是息息相關的。
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己,如果白天你進行了比較重的體力活動,身體很累,晚上的睡眠可能會更好。或者如果白天發生了令你開心的事情,你晚上可能也睡得比較好。
這些都是因為睡眠和我們清醒時的行為非常有關系。
重視白天的活動,第一項就是白天的運動和體力活動,尤其是在戶外。日光照射下的運動,能夠顯著地提高睡眠質量,為什么呢?
因為日照能夠刺激我們的視神經,進一步作用于松果體。 松果體是位于我們人的間腦和丘腦之間的一個豆狀體,會合成和分泌很多的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是幫助我們睡眠的激素。
你可能聽說過腦白金,其實它含有的主要成分就是褪黑激素。白天在戶外活動曬太陽,能夠讓松果體合成更多的褪黑激素,在晚上的時候分泌出來就讓我們能夠睡得更好。
還有一項就是要控制我們白天的焦慮感。很多人晚上睡不著是因為白天的壓力太大了,覺得非常焦慮、特別擔心。
認知行為療法——睡前做準備
說完了沒事別上床、戶外多活動,下面我來給你講第三點,睡前做準備。尤其是睡覺前的一個小時,要創造適合入睡的環境和心情。
什么樣的環境適合入睡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晚上睡得比較好的時候,環境都有什么樣的特點。
特點總結如下:
第一點,讓屋子保持黑暗的狀態。
因為黑暗會刺激下丘腦分泌褪黑激素,引發睡意。因此你的屋子里最好不要有強光,可以開一盞昏暗的小燈,讓屋子暗下來。
睡覺前的一個小時也不要對著手機、電腦等顯示器看。因為它們發的光會降低褪黑素的分泌,擾亂我們的生物鐘。
第二點,降低我們人體的核心體溫,人體核心體溫的下降能夠誘發我們的睡意。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候泡個澡或者泡個腳以后會睡得好一些。原因就是洗澡和泡腳的時候,你的核心體溫是上升的。
當你結束以后,因為環境的溫度比較低,所以你的核心體溫驟然就會下降。這個體溫的下降就會引發睡意。
當然如果你沒有條件泡澡或者泡腳,你也可以在睡前稍微降低一下房間的溫度,比如說把空調打開或者把窗戶打開,甚至少蓋一點被子,這樣能讓你更容易覺得困。
第三點,增加白噪音。
什么是白噪音呢?其實我們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的時候睡覺都不是在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里。
我們的祖先睡覺時,聽到的都是動物的叫聲、風雨的聲音,這些聲音就是我們說的白噪音。
所以你也可以試試,如果覺得太安靜了睡不著,你可以下載一個白噪音的APP,睡覺的時候把它作為背景音可能會讓你入睡更容易。
第四點,讓大腦進入疲勞的狀態。
大腦覺得累了,自然容易入睡,怎么讓大腦疲勞呢?你可以在睡前的時候看一些相對比較難的書或者外語書。
我會在床邊放一些大部頭,英文的大部頭,平時啃不動的一些經典書。上床以后就翻幾頁,但是這本書其實放了一年我也沒有看完。
上床之前看書有一點特別要小心的,就是不要看情節特別豐富的,比如小說這一類的書。因為它可能讓人越看越興奮,難以入睡。所以你要記得,我們的目標是讓大腦變疲勞,而不是讓大腦更興奮。
認知行為療法——注意酒和鼾
很多人喝了酒以后容易入睡,覺得喝酒能夠改善睡眠狀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科學研究發現,酒精的確能讓人快速地進入淺睡眠,但是它會擾亂人的深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
所以喝了酒以后并不會休息得更充分。有時候你喝醉了酒,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仍然覺得全身無力,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很多疾病也和睡眠相關聯。 特別要說的是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這是一個隱性殺手,一定要引起重視。它的一個常見的表現就是打鼾。
什么是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呢?
如果你晚上打鼾的時候很嚴重,尤其是打鼾的過程中鼾聲會停頓比較長的時間,如果超過五秒的話,第二天早上你起床以后就會發現自己頭暈,好像覺得沒睡醒一樣。
如果你有了這些癥狀,就要高度懷疑是不是得了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
這里面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叫做阻塞型的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英文又叫OSAS。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你一定要去看呼吸科或者耳鼻喉科的醫生。
因為出現呼吸暫停,其實是一種窒息的狀態。大腦的缺氧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受不了了,才不得不把你喚醒。長期下去這個病會讓人更容易得高血壓、糖尿病或者肥胖,而且對大腦的損傷非常大,人容易得老年癡呆。
我上面說的這四個方法,如果你都試過了,全都沒有效果,你也可以試一試幫助睡眠的藥物,我們常說的就是安眠藥。安眠藥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和相應的副作用,你都需要找醫生評估,并不建議你長期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