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推羽果的作品了。
注意到這個樂隊是在去年,在APP里淘歌的時候。9月26日,他們發布了新專輯《羽果 Live in Shanghai 2016》,還記得專輯上新那天有相應的詳細介紹,現在去翻已經沒有了,唯一記得的是,整張專輯是在現場以演唱會的形式錄制的,可我聽不到任何的嘈雜聲,跟在錄音棚里錄制并無二致。現場樂迷的配合度之高也讓我驚訝與感動。
樂隊初創于1997年,原名“晶體”,2006年更名為“羽果”,活躍于國內獨立音樂圈中。這名字讓我想到“雨果”和“羽泉”;他們之間沒什么關系,但這個同樣獨特的名字,印在了我的腦海中。也是個很漂亮的名字,不是嗎?
樂隊從最初由謝暉和謝俊兩兄弟和好友呂文堅組建,在經過數次成員變動后,最終形成了現在的陣容。成員們辭去工作,買入樂器和設備,在開辦音樂工作室的同時,也幫助其他樂隊錄制過Demo,還與琴行開辦了黑鐵酒吧并參與演出,在推廣江西本土搖滾上不遺余力,漸漸地受到廣大歌迷的喜愛以及主流媒體的報道。
他們的風格主要為英式慢搖,但也在不斷嘗試多種風格,只要能給予創作靈感、制作出好聽的旋律,便是他們想要努力的方向。所以,主流還是非主流,他們并不在乎。
用心地做出好的作品,是創作的根本。他們也一直在堅持著。
我并不是一個非常迷搖滾的人,但是羽果的譜曲真的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一旦聽到穿進你內心的旋律,你便不想再摘下耳機,只想靜靜地隨著音樂的起伏,讓思緒任意游蕩。
就靜靜地待在那里,聽一首完整的歌。
純音樂中最喜歡就是文章開頭的那首《青苔》,后半段的高潮部分,初聽到時,除了“驚艷”,我竟想不出其他的詞去形容我的心情。
如果你去看他們的作品名稱,你會發現特別有意思:《獵人和鳥》《進化論》《序》《憶沈園》《王子和雕像》《巴別塔》《耳朵里的海》《謝謝你曾為我來過這世界上》《與魔共舞》《番茄荷爾蒙》《瑪莎和拉蒂》《再見,媽媽》等等,或似寓言,或摻入科學遐想,或充滿人文氣息,或勾勒優雅之態,或解讀遙遠歷史,或創造新奇概念,或擊中柔軟內心。
最后再分享一首我也非常喜歡的一首,歌詞簡單而有著小小的精致,聽到主唱和伴唱的聲音飄入耳中,感覺,心都要化了一樣。前奏稍長,但聽下去,便會喜歡上。
我是一顆眼淚/
融化在被遺忘/
記憶中的那片 藍色海洋
我是一顆塵埃/
漂浮在你懷抱/
就像從未離開 你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