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葩說,總是為辯手精彩絕倫、迅雷不及的挖坑、挑錯、反駁、辯論而驚嘆和震撼。星爺在其經典電影《九品芝麻官》中戰遍群婦、舌燦蓮花、罵遍天下無敵手的畫面,也曾讓我生出雷同的感嘆:我能像他們一樣反應快就好了。
這些似乎是在說:辯論是反應快、善言辯之士的專利,像我們這種嘴笨的、反應遲鈍的,就活該受欺負?
實則不然,極擅言辯的奇葩們在《好好說話》一書里就說了:
辯論的要義在準不在快,只要夠狠夠準,慢一點也沒關系。
比如你說:“這個雞蛋不好吃”。
對方立馬來一句:“那你吃雞毛啊”。
一句話能把你噎個半死,總感覺哪里不對又一時反駁不來,一口老血憋在那里,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
這是快辯手們的拿手絕活:拿似是而非胡攪蠻纏。
如果這時候你跟隨了對方的思路,以快打快,去爭論該不該“吃雞毛”的問題,本身就輸了,往往陷入陷阱進而步步受制。
如果我們并不擅長打快戰,或者直接就是反應慢,怎么辦?不妨“以慢打快”。
具體方法如下:
1.復述問題,同理反抽
“這個雞蛋不好吃。”
“那你吃雞毛啊!”
“不好意思,我反應慢,搞不懂這兩者有什么必然的關系?雞蛋不好吃就非得吃雞毛嗎?那是不是可以說,一旦你對人類有絲毫不滿,就是想變成牲口?”
快自有其優勢,能亂人心智,但往往也最經不起反復推敲。
這個時候,只要你能穩住自己,慢悠悠的將對方的問題或觀點復述一遍,就能發現其中荒謬的地方,然后以同樣的邏輯反擊回去,憋成內傷的就會變成對方。
2.慢而不斷,堅守邏輯
問:對手什么時候會胡攪蠻纏呢?
答:沒有更好的論據或理由的時候。只能胡攪蠻纏、混淆視聽,以期亂中取勝。
這個時候,就不要回應關于雞毛的問題,而是坦陳自己反應慢,同時回歸主題:
“這個雞蛋不好吃。”
“那你吃雞毛啊!”
“不好意思,我反應慢,不太理解雞毛和雞蛋的關系。我們還是回到剛才這個問題來,我覺得這個雞蛋不好吃,是因為太咸。如果你覺得好吃,請陳述理由,不要東扯西扯。”
3.抓大放小,化繁為簡
反應慢,是因為問題太多、信息量太大,那簡化問題和信息會不會有奇效呢?
二八定律似乎在所有地方都適用,同樣的,問題堆中往往只有一個或兩個大問題,只要緊盯并解決這個大問題,其他小問題迎刃而解。
繼續上面的案例:當你說雞蛋難吃,無論對方怎么反駁,歸根結底,都是要質疑你的品位問題。
所以只要抓住這一點,事先有所預期,就能把所有問題都堵死在這條路上面。
“這個雞蛋不好吃”
“那你吃雞毛啊!”
你大可以傻傻一笑,然后說:“你這么說,無非是要質疑我的品位。可你知道我吃過多少種做法、多少個產地的雞蛋嗎?你沒吃過更好的,有這種質疑并不奇怪。”
總之,很多所謂的“反應快”,只是在岔開話題、回避核心,對方越是這樣,往往越是說明你離勝利不遠。
慢,不只是方法,更是一種態度;不只適用于辯論,同樣適用于生命。
本文參考書籍《好好說話》
輕客365-創業一年記,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