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很不快樂!別人看我都覺得我很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實在沒有理由不快樂,我自己也想不通,可是我常常覺得很孤寂,開心不起來。”聽到坐在對面的小安(化名)這么說,問起她的成長,果不其然,她有一個孤寂的童年與青少年期,在三次的催眠,帶領小安潛入潛意識之中,回到過去釋放那時凍結的情緒記憶之后,她說“還好我有鼓起勇氣來這里!”
我是個催眠師,很多人對于我的職業很好奇,也覺得催眠很神秘,但其實背后的道理說破了并不神秘,且是有科學根據的。大家應該都聽過精神分析學派大師佛洛伊德,他提出人類的意識除了有表象意識,還有潛意識,他用冰山做比喻,浮在海平面以上的是表層意識,就是我們時時知道覺察到自己在想甚么在做甚么的部分,但除了浮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還有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這部分就是潛意識,就是那些我們平常不會意識到的部分,但并不代表不存在,而我們成長過程中很多發生的事情都埋藏在這個部分,就好像人的一生中都有一部內在錄相機,記錄著我們從小到大的一生,而屏幕上播放的只是現在的劇情,以前的錄像一卷卷的都被保存到抽屜里。
那么,過去的就過去了,有什么關系呢?問題就在于,常常只是事情過去了,但事情對我們造成的情緒創傷并沒有真正過去,只是埋藏到潛意識深處了,我們沒有覺察到,但還不斷影響我們。
不快樂的小安
以小安為例,她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父親外遇,母親打父親,雖然她沒有真正看見父親打母親的過程,但她看見媽媽一個人躲起來哭,年幼的她想方設法地讓母親高興,內心卻深深地感到無力與悲傷,又因為家庭沒有溫暖,讓她寧愿一個人騎著單車在外面游蕩也不愿意回家,這種內心的孤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得。小安非常認真懂事,考上好的大學研究所,謀得好的工作,嫁了一個好老公,生了一個好兒子,原以為一切應該都過去了,都圓滿了,可是卻仍然快樂不起來,就是因為過去的情緒淤塞在潛意識當中,這時只有進入潛意識層面,釋放當時淤結的情緒,才能真正讓過去的過去。
為什么我會成為一個催眠師呢?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催眠師?也是因為在我11歲那年父親過世,當時我一滴眼淚都掉不出來,可是父親過世我怎能哭不出來呢?這多不孝啊!于是我就只好假哭,然后心中又在自責覺得自己真不孝,我的父親是慈父,這份自責很深很深,一直深深掐住自己。
直到長大后接觸催眠,當時也是在幾次催眠之后哭得聲嘶力竭、痛徹心扉,才把小時候卡住的情緒釋放出來,后來也才知道年紀太小遇到超過自己負荷的創傷時,我們內心的自我保護機制會自動啟動,讓情緒凍結起來,雖是為了自我保護,卻也會產生讓情緒凍結在當時的副作用,所以我成長過程中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很抑郁的,直到催眠才解救了我,也因此開始學習催眠,并以此為業。
每次看到一個個朋友因為做催眠,了解自己潛意識的世界,而能將陽光照進內心深處,重拾生命的美好,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