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胖羅振宇,在其電視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的最后一期《我們這一代人的學習》中,將人生狀態劃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表達態度、感受和意見的人生;第二種類型,是落實目標、方法和行動的人生。他認為自己脫離體制、自主創業,同樣經歷了從第一種人生狀態到第二種人生狀態的轉變。
其實,羅胖講的是價值判斷與決策行動的關系問題,小編認為比這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行動。因而,在這里,小編也運用類型化思維與對比性思維,將人生狀態劃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折騰目標、偽裝精進,逃避生活的人生狀態;第二種是,忘掉目標、點滴做事、活在當下的人生狀態。小編的人生狀態屬于第一種,我想大多數人也與小編相同。
比如:我們曾經無數次地,下定決心、設定目標和擬定計劃,規劃自己要在某個期限內,達到減肥多少斤、戒掉某種惡習、看完幾本書籍、掙到多少金錢等等。但是,多數人的多數情況是,計劃并未落實、目標并未實現;然后,又是新一輪的決心、目標和計劃的上演。多個輪回反復下來,人生已走向終了。
雖然,人生及生活不能沒有目標,也不能沒有規劃。但是,我們的人生,如果總是在為目標而折騰生活、在目標中迷失生活、在用目標代替生活,則是對生活的逃避、對人生的浪廢。如此人生,是活在目標中,而不是活在生活中,其生活是永遠在為目標作準備,生活從未真正開始過,是以精進為名、懶惰為實的拖延人生。
道理很好理解、誰都明白,關鍵的是如何克服與校正。羅胖給我們提供的方法是:日拱一卒。這種做法,其方法論的核心,仍然是圍繞目標展開;只不過,是將大目標分解為,每天應當完成的小目標,逐一落實、長期堅持。
小編認為,日拱一卒的方法確實很好、肯定有效。但是,這種方法仍不足以體現當下的重要性。在方法論及思想認識上,還應補充三點(模仿領導講話):第一,不要因為目標而放棄當下,不要以目標為借口逃避當下;第二,當下才是第一位的目標,明天及將來只能是第二位的目標;第三,只有贏得當下,才能贏得明天、贏得人生。最后再講一點:當下為王,其他都是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