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草緣】皮膚知識天天講__第十七講 火癤子

火癤子

火癤子也叫癤瘡,癤子是一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

‘癰’則是相鄰若干個毛囊及其結構的化膿性感染。

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于皮膚衛生不良、皮膚脂溢性物質產生增多、外傷及機體激素水平高而引起。

初病起期局部紅腫疼痛,而后紅腫范圍擴大、跳痛明顯,最后形成膿腫,如果破潰則流膿但疼痛減輕。

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全身不適、畏寒、發熱、白細胞計數升高等癥狀。

西醫學名:癤瘡

中醫學名:火癤(jie)子

主要癥狀:畏寒 發熱 白細胞計數升高

傳染性:無傳染性

治療

火癤子早期未形成膿腫時應及時地大劑量應用抗生素,已經化膿則應切開排膿、換藥,并繼續使用抗生素。嚴重的癰如項部癰則須早期切開,以防敗血癥的發生。有發熱、頭痛者可口服解熱止痛藥。

預防

注意身體衛生,勤洗頭、洗澡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若傷口過深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傷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癤子的防治

夏天是癤子的多發季節,許多孩子的頭、面部、脖子、腰背部都愛起癤子。

這是因細菌侵入了人體皮膚的毛囊及其所屬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癤子初起時,在汗毛孔部位出現小的膿皰,

可很快發展成黃豆大到蠶豆大小的紫紅色堅實結節,往往不止一個,疼痛較明顯。

3~5天后結節中央變軟出現波動,最后破潰,排出粘稠的濃液而愈。

倘若膿癤發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圍的“危險三角區”,可因擠壓搔抓致細菌逆行經靜脈進入顱內,從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

因此,癤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個癤子同時或者反復發生在身體各處,則稱為癤病。癤病斷斷續續可持續數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對于小兒來說,還影響小孩的健康生長。少數患兒還可以并發急性腎炎,偶而還有引起敗血癥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兒具有傳染性。

對于本病的治療,主要是:

在癤子初起時,要及時熱敷,周圍皮膚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于癤子的局限化;當癤子形成時,可用10%魚石脂軟膏或中藥芙蓉膏外敷;若癤子成熟,表面柔軟,并出現波動感時,可以切開排膿,排膿后,再上復方新霉素軟膏至痊愈;但對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癤子不可切開,更不要擠壓,以防感染擴散蔓延。

若發生癤病,疼痛顯著,并伴有發熱、局部淋巴結腫痛時,應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療。必要時,可口服清熱解毒中藥五味消毒飲。對一些癤病患兒,還應檢查有無糖尿病,并經常服用綠豆湯,或用金銀花,野菊花煎湯代茶飲。

本病的預防

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天天洗澡換衣。家里要防暑降溫,注意室內通風,使孩子不致因出汗過多而生痱子。對于癤病患兒,一定要隔離治療,所用過的用品要清洗晾曬消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痔是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擴張形成的靜脈團,或痔外靜脈破裂或肛緣皮膚因炎癥增生所形成的腫物。痔分內痔、外...
    信天翁happy閱讀 2,173評論 0 3
  • 手足口病 友情鏈接:手足口病的病因及預防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
    七草緣閱讀 1,854評論 0 0
  • 常見的DDOS攻擊很多都是flood模式的,除此之外還有慢速DDOS,這種攻擊方式通過與服務器維持長期的連接,將服...
    半人前閱讀 10,715評論 2 16
  • 昨夜因為她哭鬧我對她發了脾氣,今晚因她不在身邊而輾轉難眠…… 一年前、她是我的全部,一個小宇宙,雖然有時因為“不聽...
    月巴兔閱讀 162評論 0 0
  • 今天,看了卡耐基的成功學,雖然不能理解有十之八九,但是,如有只有1的領悟,那么,對我也是受益匪淺的。 在工作之初,...
    佟言佟語閱讀 34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