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夜深沉》,只要對中國音樂稍有了解的人,肯定知道。即使不知道這個曲名,只要在中國生活著的人,你肯定在某個時間有意或無意聽過這個曲子。即使沒聽過這個曲子,你也有可能聽過張恨水的長篇小說《夜深沉》,或者看過陶虹主演的電視劇《夜深沉》。或者身為中國人,與中國文化打交道,“夜深沉”——是肯定要遭遇的精彩!
作為京胡代表性曲目的《夜深沉》,我通過CD或現場,聽過十余位演奏者的表演,更看過《擊鼓罵曹》與《霸王別姬》京劇表演。演奏《夜深沉》的有著名的演奏家,也有琴師,有專業學生,還有業余票友。今晚作為中國音樂學院“2016藝術實踐周”節目之一的《夜深沉》,是我現場看過的效果最好的“頂配《夜深沉》”。
“頂配”的“頂點”是板胡、京胡演奏家沈誠教授,我最初了解沈誠,是偶然聽到他演奏的《月芽五更》——從CD上就把我聽醉了的曲子。兒子兩三歲時,每次放這個曲子,他則要求循環播放。我當時給沈誠板胡的定位是:全國板胡音色最優秀的演奏家(我固執地認為沒有之一)。后來通過他們紫禁城出版的《梅邊四夢》、《風聲》等專輯,知道了紫禁城近年來在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傳播方面,成績卓著。再后來,他成了我的領導,但今晚的琴聲與領導沒有任何關系。
“頂配”的表演團隊,都是中國音樂學院著名的民樂教授,二胡張尊連,琵琶楊靖,三弦趙承偉,大阮魏蔚,打擊樂焦山林......
列舉名人,并不是我的本意,我想說的“頂配”,是這些著名演奏家所呈現的音樂:
從來沒有聽一次《夜深沉》的演出,是讓我屏住呼吸,仔細聆聽每一個音,今晚是這樣的。不僅仔細聆聽,而且我感覺是在看戲,我明明看到是禰衡在擊鼓,而不是焦山林,我明明看到是虞姬在舞劍,而不是民樂合奏。音樂已經隱去,呈現的是擊鼓罵曹,但沈誠的板胡聲音又是異常清晰。我只能屏住呼吸,仔細分辨,是音樂,還是戲曲。不管是什么,內心高度興奮,精神極端集中,全身極度舒暢。
“頂配”,是需要觀眾配合的。感謝今晚的觀眾,快速樂段中,沈誠和張尊連時而萬馬奔騰,時而如影隨形,時而手挽手并步前行,時而你進我退。這是需要伸長脖子、屏住呼吸的段落,謝謝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沒有人鼓掌——大家可能都聽迷了而忘了鼓掌。
舞臺禮儀,做得好,我們一般感覺不到,但做得不好,絕對不能稱“頂配”。曲終收琴,沈誠一笑、即刻抬手指向焦山林——沒有焦山林的擊鼓,彌衡如何開罵?再一抬手——張尊連、再抬手——......這不是我一個人拉得好,是“集體作業”獲得優秀!
頂配的集體,頂配的《夜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