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看員工:職場舒適區——溫水煮青蛙的那個鍋,鍋里是否有你?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個職場故事,很多職場人士都知道的"溫水煮青蛙"的故事。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溫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入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剛開始,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后來,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職場舒適區=溫水煮青蛙的那個鍋,你被煮了嗎?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如果我們把這個實驗場景,換成職場的場景,把水換成我們的職業環境,比如,所在行業、企業文化環境等等。我們作為員工就是這個環境中的青蛙,慢慢舒服了,適應了,感知性也就差了,是不是也就成了溫水里的青蛙。簡單的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職場里,"舒適"需要付出代價,但有些代價或許非常大,比如,在企業里的職業的前途、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職業前景。可惜,我們自己有時候并未意識到自我職場舒適區的存在,這是最可怕的地方。

這也是很多企業家高明的地方,他們都有很強的危機意識,阿里巴巴的馬云也好、微軟的蓋茨也罷、海爾的張瑞敏、騰訊的馬化騰,經常讓我們感覺危言聳聽:他們的企業距離破產還有多少天。尤其是華為的任正非,一篇《華為的冬天》,眾所周知。這些企業家絕對不是自己嚇唬自己,而是看到了企業一旦進去舒適區,就像這溫水蛤蟆一樣,最后舒服死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是對職場舒適區的有力注解!尤其是現在的移動智能時代,快速變化的時代,躲在職場舒適區里,裝鴕鳥,很多職場達人就是這樣被自己的職場優勢絆倒,在職場睡夢中落得個溫水青蛙的悲劇,非常可惜。

那么,什么是職場舒適區呢?

職場舒適區(Comfort Career Zone ),指職場人生就在職場環境養成并習慣了的職場行為模式的特定區域。每個職場人都會有一個適合自己的職場"舒適區"。職場舒適區意味著一個人在職場上感到自在的范圍,也就是說,在職場舒適區內,職場人是感覺最自在的領地。

每個職場人都有一個只屬于自己的職場舒適的領地,只不過領地的大小、性質不同而已。職場人在自己的舒適區里,都會覺得舒服、放松、穩定、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這個區域,就會感到別扭、不舒服、不習慣、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

職場舒適區很容易解釋,很多職場朋友對所在企業非常不滿,但多年之后還一直沒有離開的現象。就是走不出自己的職場舒適區所致,當然,有時候職場人自己是沒有意識到的,因為職場舒適區是習慣了默認領地,最后成了職場溫水的青蛙而不自知。

職場舒適區=溫水煮青蛙的那個鍋,你被煮了嗎?

職場舒適區,每個人的感受還是有差異的。

那么,如何快速識別是否職場人已經過度沉溺于職場"舒適區"呢?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則會不思進取、固步自封。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其行為表現為:懶惰、松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對現狀充滿著一定的滿意度,既沒有強烈的改變欲望,也不會主動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為,無非是為了保持舒適的感覺而已。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會感到非常愜意舒服,覺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壓力,沒有危機感,甚至產生自我麻痹感。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有的人甚至感到自己優越于他人。

職來職往,照照鏡子,你身邊是否已經有職場朋友沉溺于職場"舒適區"了呢?

當然,職場舒適區對 職場人也有好的一些方面,比如:

能幫助職場人維護好自我形象,能夠起到一種避風港的作用。

是職場人的自我調節器,有穩定職場人情緒的作用。

最后,職場舒適區帶給我們怎樣的管理啟示呢?

作為管理者來說,清楚職場舒適區,讓員工走出舒適區進入新的目標領域時,盡量減緩員工的焦慮程度,促使構建新的職業舒適區。成為最佳表現區。這不僅非常有利于日常管理溝通、員工情緒管理、人力資源方面的績效管理和挑戰目標的制定,更有利于組織變革的方向和策略安排,有利于決策和計劃執行的差距分析;

總之,無論職場個人還是企業管理層,如果設定了新的目標,就必須離開原有的"舒適區",就必須挑戰原有的能力結構、資源范圍、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也就是說意味著構建新的舒適區。不離開原有的"舒適區",你就不可能達到新的目標。雖然離開了"舒適區"會感到不舒服,但若是達到了新的目標,就會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變化--人們的"舒適區"被擴大了!這就是我的觀點和總結,每個人 都有自己的職場舒適區,您對職場舒適區怎么看,歡迎點評和交流,走出舊的職場舒適區,建立新的最佳職場舒適區,是快速變化職場環境的必然,希望群策群力,職來職往,每個職場人都能建立起自己最好的職場舒適區!

(作者萬振華:管理老兵,原創不易,且轉且愛惜,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老萬在這,謝謝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