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看過的劉同的第二本書,第一本就是《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其實現在已經想不起《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都說了些什么,也想不起它帶給了我一些什么樣的改變,也忘了這本書是在新華書店買的,還是在京東上購的。只知道我讀過這本書,這本書現在躺在我家里那個冰冷的書架上。
為什么當時會挑中這本書呢。首先是“孤獨”兩個字,就像我。和成功與失敗沒有關系,也和是否談戀愛沒有關系,有些人注定就是孤獨的,內心的孤獨,骨子里浸透著憂傷的孤獨。一個人獨語的孤獨,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懂得的孤獨。“雖敗猶榮”四個字很敏感,很刺眼,就像我喜歡的那首《傲慢的上校》一樣的帶著一股高冷與傲慢,帶著我的勇氣與態度。
我終于承認了我的孤獨,因為劉同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告訴我,孤獨不是一個貶義詞。劉同對孤獨和寂寞做了很明確的區分。孤獨是自身追求的某種獨善其身的快感,而寂寞則是靈魂都無歇腳處的凌亂。是的,我一直孤獨著,卻從來不寂寞。正如劉同所說:某種孤獨的狀態,才會讓我們每個人呈現出新鮮的自己,在茫茫人海中讓人得以辨認。所以我感謝我的孤獨。
看《誰的青春不迷茫》的感覺,就像在看劉同寫的日記一樣,也讓我隱隱約約想到了自己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臺燈下寫下的那個一萬又一萬字的生活瑣碎和內心獨白。我也在想,是不是有一天我也可以將我的《如此·以后》出版,然后也會有那么一些人來細細品讀。這個感覺的奇妙,就像劉同所說的,所有20歲的你們,所有30歲的我們,成長不易,青春不難,我們在紙上相見,便是一種欣喜的遇見。
我們之所以戰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這句話悖逆得就像你要去南極也要先去北極逛一圈再回來一樣。所謂的戰斗是需要你做出改變的,改變就是為了不被改變么?那些我們不愿意被改變的是什么,我想大抵是為了爭取自由,可以在想做什么事兒的時候能夠做什么,也可以在不想做什么事兒的時候,可以不選擇不去做。這種東西就是自由,所需要和倚仗的是能力,我們之所以戰斗,是為了擁有什么樣的能力。
我并不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所以我喜歡的東西也不需要大眾的認可。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的心安與踏實。我終于找到了理由,有勇氣不去爭取那些所有人都在爭取卻給我帶來羈絆和苦惱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所有人都在有意識沒意識的爭取,也為之羈絆和苦惱的東西。。那些不讓我們做自己的東西不要也罷。
劉同并沒有明確的說他曾經迷茫過什么,只是讀了他的文字之后,讓心坦然和安心了很多。劉同并不矯情,在他的言辭語氣見,我感覺他是堅韌的,是客觀的,是毫不示弱的。有青年人的朝氣,有中年人的沉穩,一個很不錯的年輕人。
附上《誰的青春不迷茫》讀書筆記,更多的感受盡在如下的言辭間,不需要再添加別什么的解釋了。
劉同
1981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郴州,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媒體人、青年作家,現任光線影業副總裁[1]。
2014年6月,劉同出版作品《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榮獲當當網2014年度好書非虛構類圖書第1名,亞馬遜2014年度圖書“我們的智慧”獎項,以1800萬年版稅再次入選2014年第九屆中國作家榜,位列前四強,榮獲“年度最暢銷跨界作家”“年度最佳勵志書”兩大獎項[2]。央視兩會觀察新聞節目中,《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與《之江新語》《狼圖騰》《活著》成為2014年度國民閱讀的四大圖書之一。10月,中國最大的學生社區網站人人網對90后大學生閱讀習慣的調查,劉同位列最受90后大學生歡迎的作家第二名 ;并負責光線電影的發行與制作,同年擔任電影《同桌的你》等影片的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