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回憶有時候很很奇怪的,特定的人,特定的事,與他的交集,都歷歷在目,幾張圖片,幾段文字,你和他交談,都會浮現開來。我想,這是個人覺得有意義吧,大腦便會吸納進去。
兩年前武網賽事結束后,他提出面見打算的,我那時婉拒,理由是感覺兩人一見面,真人和屏幕間的形象,會判若兩人,語速拿捏不好,擔心產生壞的印象,屏幕間的美好,便已成往昔。以至于后來,所有交流都停留在線上。
同在一座城的不同之處,說不準某次空間上的軌跡相交,我不想留下什么遺憾,還是答應見他。但我內心的感覺,已經不如一八年七月,那么強烈了。
早上鼓足勇氣,一骨碌爬起,地鐵兜兜轉轉,先行趕到博物館門口。我先到了,原地等待,不斷張望路口,盼望他的身影。
希望他趕緊出現,又希望他稍微慢一點出現,彼此有緩和的契機。
我用手機屏幕照看五官,待會他來了,我該說什么,我該怎么做?我半年鮮有與人見面,待會唯有臨場發揮了嗎?
微信消息,他到了地鐵站,準備出來。兩人已經在這一處空間,不斷接近,他會是怎么樣呢?到底是怎樣呢?
等了五分鐘,他還沒出現,我們能趕上講解嗎?這時,幾位和他身高相仿的年輕人快步接近,調整接觸姿勢,可惜,卻并不是他。我又輕微一笑,繼續原地等待。
踱步思考,當初自己居然那么難以自拔,通過屏幕敲出很多不切實際的個人想法。或許一場見面,談笑之間,就是解決勞心想法的最好良藥,笑談聊間,什么事情就沒有了。回首這一年,他在屏幕那一側,我所產生的情緒和臆想,都隨著這場見面,全部都化作過去時了。
路口的拐角,他出現了。
認出了他的輪廓,他穿了一件黑色大衣,卡其色的褲,一雙皮褐色馬丁。來了有精心準備,頭發往后梳起,摩絲定型,有一些飄逸,可能就是淘寶模特一樣吧。
望向他的五官,熟悉的面容,下巴淡青色的陰影,雙耳上有金屬的光澤,想不到他打起了耳釘。
我還沒來得及說什么,他像兄弟似的摟住我的肩,一句“好久不見”,嘴里哈出的白色氣息,模糊了他鼻梁上的鏡片
耳朵敏銳的辨識出這個聲音。還是和兩年前,武漢高鐵站D3出口一樣,親切熟悉。
我一時間有些窘迫,只得稍作迎合他。他也說出由來。原來手機導航讓他去往另一側,繞了一段路。
取票后走向臺階,兩人仍舊有絲分寸感,這分寸感有略微的隔閡,誰想多說一點,但卻不好怎么開口。兩人的互動交談該怎樣進行,我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我們聚精會神的聆聽講解。他掏出單反拍照,不時他還是投以我微笑示意,還有互動。我的表情總是窘迫,匆忙回應。
聆聽的過程,我還是喜歡察覺他 。我們又再一次接觸,夢境到現實,線上到線下,他拍照的間隙,不時轉過頭和我互動,我眼里,他是儒雅的,有修養的,內心是歡喜的,愉悅的。
不勝表達,我唯有東看,試圖消解一下尷尬。我又把想法怪罪在我的原生家庭,以及自身的交往習慣上來。互動的笑容,又讓我憶起我倆接待球員會,車里暗地傳照片時,他的回眸一笑。
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聯想,重逢之時,我不免又開始回憶,又開始聯想。我的記憶其打開水龍頭的水閥,嘩啦啦的不停的流。往日片段,這是感覺使然,還是機緣巧合的一種額外饋贈呢?
地鐵交談,彼此都酷愛閱讀梁文道。他站在車廂,侃侃而談。真得像是在聽梁文道節目一樣。眼神對視,以及略微看像別處,碩大的喉結一張一合。
從地鐵口到車廂,言談間,他寫過的詩句,文章的圖文,去過的地方,文章配圖,都歷歷在目。
但我又得盡量克制,我總得略微跳出這個話題。但他說到自己對于這一塊,能夠接受以及徹底看開,歸功于張國榮。
他推薦一些歌單,不免從他口中聽到,他有偷偷關注我的歌動態,有些驚喜。談到梁文道,不免有說到自己的閱讀。
有人說出自己的閱讀成果,呼啦啦的傾訴開去,不管邏輯不管任何遭遇。那一刻,身邊的他是一個寶貴的聆聽者。
頂屋料理
他的方向感比較不好,或許是不常光顧。體驗咖喱日料,三塊大福,店面,卻不來一個好事成雙。盤子里面的大福,就只有三塊。招牌雞肉飯,全身微微發暖——他坐在黃燈邊上,互相又拍起照來,留有一些照片起來。
他的創作之地——進入他筆下的鑒湖。這他的創作之地,究竟是怎樣,他的心路痕跡,他的往日情感細膩,安放,為什么,為什么我不可避免會這樣做,其舊傷疤又揭開。他卻說并無大礙,早已釋懷。漫步走著——感受著對比,感受著差異,見證著他的校區的變遷。
他也給我分享他的糗事,某次上課,想抄宿舍邊荒地前往校區,滿身白襯衫都是泥濘。
路上他有一句話,他說,其實想太多,無非就是勞心費神啊!七拐八繞,終于見到他的創作來源。一小塊人工湖,安靜無人,楊柳隨風飄浮,里面還浮動其些垃圾。
彼此停留了一會兒,他望著湖水,開始緘默不語。
他提議,要不坐一坐?去他宿舍棟路上,經過他網球場。網球,武網,志愿者,交通,網球已然形成記憶符號,若干年后,這段經歷,難以忘卻,年深月久,永不磨滅。宿舍,感受他的居住環境,他往日傳給我的他的自拍照片,他曾經烹調出各種自創食物,都在這個地方。
他神不知鬼不覺地泡好了茶,而我也向他行了叩指禮。臨別之前,我和他看了《調音師》。直覺很奇妙,在開頭的一些畫面,其實大體預判到這個電影我曾見過。坐在位置上調整呼吸,沒有說出來。這種彼此觀影的感覺真好,如果可以抒發自己的感受,又不一樣了。
十分鐘又過去了,他起身送我,匆匆而過,送別到十字路口,又是告別時刻,他匆忙離開,下次再聚。感覺自己說了再見,是否總是在麻煩別人。
個人回憶有時候很很奇怪的,特定的人,特定的事,與他的交集,都歷歷在目,幾張圖片,幾段文字,你和他交談,都會浮現開來。我想,這是個人覺得有意義吧,大腦便會吸納進去。
都存進一個網盤里,我想,美的圖片和音頻存在一塊,喚起意義,分享意義,希望存在一起,能定期回顧。
重逢相遇,逛展拍照,眼神。飯桌用餐,宿賞片,路口離別...回想今早的見面,身體還有剛才暢敘之后的情感余溫。沒曾想竟然如此酣,到站后,那種酣暢感又已然淡去,全部悉數留在公交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