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你的福田?
古時候有一位富豪,腰纏萬貫一擲千金,但從來都是取舍有道,還會救濟平民。所以他在當地風評非常好,所有平常百姓都很喜歡他。
但有一年,正值兩國交戰,戰火來襲,眼看著戰爭就要打到富豪所在的小城。于是富豪留下了絕大部分財產,交給城主,用以置備糧草軍餉,以報效國家。隨后帶著一家老小和一些仆從侍女,乘著馬車離開了小城,去找個其他地方重新安家。
一行人終于來到了遠離戰火的江南地區,打算在這片區域再選一個小城以作安家之所。
他們路過了第一個小城,仆從告訴富豪:“這座城大戶之家甚多,各個善詩書,好交友,風雅之士絡繹不絕。大人您身份高貴,正適合在這里安家落戶。”
富豪聽了,搖了搖頭:“這個地方不需要我,我也不需要這樣的一個地方。”于是吩咐車隊繼續上路。
他們路過了第二個小城,侍女告訴富豪:“這座城附近土壤肥沃,糧產頗豐,住在這里肯定衣食無憂。大人您一生勞累,正適合在此安享天年。”
富豪聽了,搖了搖頭:“這個地方也不需要我,我不會住在這里。”于是吩咐車隊繼續上路。
他們路過了第三個小城,富豪的女兒告訴富豪:“爹爹,這里的人們都擅長染色繡花,編織衣裙,我們在這里也可以召集人手,買賣錦衣華服,肯定還能大賺一筆。不如就住在這里吧?”
富豪聽了,還是搖了搖頭,也沒有再說話,直接指示車隊離開了小城。
眾人們都非常不解,到底自家老爺為何連這些“風水寶地”都不屑一顧。
而后他們來到了一座勉強稱之為“城”的小鎮找客棧休息。這里房屋簡陋,街道狹窄,人們穿著樸素,而更多的人卻十分貧窮。坐在道邊的老乞們也只是冷眼看了看路過的車隊,自顧自地吃著手里的白硬饅頭。眾人看了紛紛不喜,希望能早些離開。
富豪掀開馬車的窗簾,看了看這座小城,突然下令道:“就在這里找一座宅院,從此我們就住在這里了。”
眾人大驚失色,且不說自己如何,自家老爺何等的身份尊貴,受人喜愛,怎么能住在這么一個不堪入目的地方呢?于是紛紛勸阻。
富豪胸有成竹地說:“這里百姓貧苦,衣不裹體,食不充饑,確是不堪。但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到來才能幫助他們,而他們也需要我們的幫助。也只有在這種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才能重新發展成更甚往昔的規模。”
富豪帶著眾人安住后,給百姓們分發銀兩,幫他們建房、耕地、畜養牲口,然后幫助他們將作物、特產等賣到其他城市。整個小城開始快速發展,不僅富豪賺了大錢,百姓們也都漸漸安居樂業,小城開始不斷擴大規模,后來成為了新的一方“風水寶地”。
人們問富豪是如何做到的,為何當初要選在這里,富豪說:“這就如同種地,想要挑選一個能種出大量糧食的土地,這片土地就一定需要大量糧食。第一座城市十分富饒,那我們的到來也沒法讓他們更加富饒;第二座城市盛產糧食,我過去只能分走人們的糧食,而無法有更多回報;第三座城市,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商機,四處倒賣流傳,所以才會盛傳該地衣著華麗,但實際上已經再無可取之處。而這個地方,大家都需要錢,需要發展,那么我給予他們財富,他們就會像土地一樣回報給我更多的財富。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
種種子有四個步驟,而這就是其中“找”的過程。想要種出最好的產物,必須要把種子種在最需要的地方。需要財富,我們把財富種在窮人身上或回饋給養育保護我們的國家、恩人;需要陪伴,我們就陪伴最最孤獨的人;需要知識,我們不能一味去索求知識,而是要將已有知識分享給比我們更稀缺知識的人們。
莊子曰:“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
如何給予,也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