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只以結果來做衡量標尺的時候,結果只有兩個:失敗帶來的痛苦和瞬間的勝利喜悅之后長期的無聊。而那些過往,在記憶里,同樣一個事件,曾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卻不再發揮作用。
從情感上說,我們這代籃球愛好者很幸運,從巴特爾、胡衛東、鞏曉彬、紀敏尚、鞠維松、李曉勇、劉玉棟、孫軍、郭士強、李楠、張勁松、阿旳江、王治郅,到姚明、朱芳雨、杜鋒、易建聯、王仕鵬、孫悅、劉煒……這期間涵蓋了王治郅與喬丹同場競技,姚明與NBA老一代的以“姚鯊大戰”為主的世界級對抗,姚明在國內掀翻八一隊統治、易建聯率隊建立廣東王朝等一系列足以載入中國籃球史的重大事件。基于此,在如今球迷的概念里,中國隊一直算得上世界籃球版圖的一支勁旅,加之又是在家門口比賽,尤其對尼日利亞和波蘭這種水平的球隊無法取勝,可能很多與我同齡的球迷是無法接受的,畢竟我們曾經是與德國、法國、斯洛文尼亞這種世界二流級別的隊伍進行對抗的。
從理性角度看,如果不出意外,中國將失去東京奧運會資格,到那時,對中國男籃及球迷又將會是一次重大的心理打擊,男籃在成績、輿論的各種壓力下將落入谷底,那時男籃的境遇,比國足好不了太多,像騰訊主播這樣的年輕籃球工作者或球迷,會漸漸失去對男籃的耐心,而留下的,諸如蘇群老師,姚明主席,王治郅指導…這類專業的籃球前輩,將繼續努力在中國男籃復興的道路上。
剛剛,騰訊主播和蘇群老師的對話如下
主播(愁):“面對這樣一個結果,我們很難過,但更多的是擔憂,中國籃球還有沒有未來?”
蘇群(笑):“肯定有啊,怎么會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