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老師的散文《端午與鴨蛋》,給我的感覺是:1.題目新奇。端午與鴨蛋,在我的意識里本不相及,可作者怎會把兩不相干的事物連在一起呢?我懷著一份疑惑進入了閱讀。2.鋪墊厚實。作者用詩的語言,敘說了家鄉與端午有關的事物,我數了數,在鴨蛋前共有六種之多,而且每種都做了敘述,敘述得不急不緩,讓我隨著作者的敘述,嗅到了家鄉端午的味道。最后,作者又說到十二紅,這時咸鴨蛋算其中一紅,才被千呼萬喚引出來。雖然很不顯眼,但終于算是露面了。3.結尾收筆干凈利落,余味無窮。作者對鴨蛋的敘述不緊不慢,侃侃而談,像是坐在對面給你講故事一樣。他先談高郵,再談高郵的鴨,鴨蛋的腌法,再談鴨蛋縷子,再談孩子的吃法和玩法,最后突然提及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作者筆鋒一轉,文義華麗轉身,令我耳目一新,而作者就此止筆,讓我意猶未盡。這是否就是汪老此文的高妙之筆呢?
不知談的是否有道理,敬請各位老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