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隨手把想法記下來。自己的書最容易操作了。借的書,就不能隨便在上面寫、畫。所以,我一向覺得書非買不能讀也。當然,再嚴格界定一下,那些比網上的爛帖子還爛的編湊的印刷品,其實是配不上“書”的稱號的。得有點實實在在的信息而不是粗編亂造的垃圾信息、有點實實在在的思想內容而不是亂七八糟的情緒的文字表達,才可以算作是“書”。(此兩處引號表示強調。)
很久以前我有一位朋友W,有一天找我借書看,拿過書去打開一翻,上來就是一句:啊喲你的書咯!都讓你弄成這個樣子,胡哩劃叉的,簡直是!同時臉上顯出一副不理解、頗為不耐煩的樣子。
我的回答是:你不會不知道有個說法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吧?可是此一時刻你卻忘了。
有想法隨時記下來,有很多好處。我自己琢磨了下自己感受過的好處,記在這里吧:
隨時記下想法來,可以減輕記憶負擔。我們的記憶能力是無限的,可是我們每個人眼下實際能用的,卻相對而言頗為有限。這樣,我們就必須不要給大腦增加記憶的負擔。隨時記下想法,就可以隨時把注意力調整到新信息的攝取、加工上,以便有新的創造,不然我們得時刻花費太多的精力去記憶一些東西,腦力就會浪費不少。
隨時記下想法來,便于以后整理。有時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看的過程激動不已,可等看完后,只留下些模糊的印象。這時想想如果我們中途有自己的想法時隨時記下來的話,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靈感閃現時腦海里的印象非常清晰,可是很快時間的大海就淹沒了那明亮然而只有一點或幾點的微光,常常就把那點微光打發進了永恒的黑洞。我不知道別人的經歷和感受,就拿看電影來說吧,有時電影看的時候很激動,如果不在還有印象時趕緊整理出來自己到底有哪些印象和感悟,過后可能就忘得近乎精光,對人提起來的時候,只能說:嗯,那部電影很好,感覺特別棒,可至于為什么棒,好在哪里,你自己去看吧,----因為我已經差不多忘光了,只記得有過好感覺這回事兒了。當然,除了隨時記下來,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不斷重復看。好電影,或者換個說法,我自己喜歡的電影,常常看很多遍,于是印象自然深刻,記憶的內容也多一些、準確一些。看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可我們并不總是有那么多時間和心情去反復看同一部作品的,因此記筆記是個替代反復看的非常好的辦法。
隨時記下想法來,便于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這個也很重要。記得有一次,有個朋友L借了我的一本書去看。看完后還給我時跟我說:你寫的那些批注,有的很有意思,有的,感覺,哈哈,我說話你別介意哈,好幼稚、好呆啊!
呵呵,我一點都不介意。因為:第一,你以為是幼稚的東西,未必幼稚,可能不過是你對那個問題自以為有了成熟的意見,而你那自以為成熟的意見可能不過是狹隘、膚淺的成見而已,你可能根本就沒有對更深層次的、聽起來像白癡問的似的那個問題進行過任何思考。黑格爾在他的《精神現象學》里有一段精彩的論述,說“熟知并非真知”,講的道理就是許多我們自以為了解了、熟悉了的事物,其實未必是我們真正理解透了的,而我們所謂的熟悉又讓我們沾沾自喜,以為不用再去多想了,這實際又更加重了我們的無知。當然,并非所有的問題都值得去那樣深思,也并非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有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深思,----人生有限,那樣做我們可能會累得死得更早而不能取得我們可能取得的成就,我們總是不得不有所選擇。但是,謹慎的心態應該是,即便對我們自以為已經熟知到無可置疑的事物,還是保持某種程度的開放心態,還容許自己聽聽不同的想法----不管那想法看起來是否幼稚是否荒謬,甚至如果有時間,也去考慮考慮那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有沒有道理----有時這樣做的確能讓自己的思想更成熟,因為即便是聽到了些新的荒謬的觀點和看法,也算是讓自己又經歷了一翻跟荒謬較量的錘煉。第二,即便真的是幼稚的想法,我通過記錄下來,而后在梳理自己的思想過程時,看到自己思想的發展之處,可能順便可以總結自己思想的發展過程。這樣其實可能同時有兩個好處:第一、知己,就是了解了自己的思想過程及結果,對自己在那個問題上的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把握,甚至同時還可以看看自己的思考特性及其轉變;第二、容人,因為知道自己也有過----并且今后在學習新東西、復習舊東西時大概還會不斷有----幼稚的想法,看到自己的思維路程也并非一片坦途,所以在取得某個或某些思想的成就時就少一些沾沾自喜,少一些過分驕傲,少一些自以為世外高人的心態,就可以推己及人,產生某種同情心和同理心。比如,當聽到別人幼稚的想法的時候,就不會太過(難免有點,但會快速調整心態,是為“不會太過”)鄙夷和不屑,而會適度寄以同情,然后看其人心性而采取適當的對待辦法,----對待謙虛好學的,就耐性指點,對待漠然而“不曰如之何”或者愚陋然而頑固的,就由他去吧。
當然,隨時記下來,如果是自己的書,就可以隨意以任何方式記了。在書上隨便寫、隨便畫、隨便涂抹,都沒事兒,因為書是自己的。但我有個朋友Q一直保持了記筆記的習慣,可真的是記筆記----把所學知識和自己的想法記在筆記本上。該朋友自己的書都保持得干干凈凈,每次到了期末,書近乎完好如初,而自己也多了一些記錄內容工整完備的筆記本。我覺得這位朋友如果能堅持下去,早晚要成為系統掌握某些知識的什么人物。讓我拭目以待吧。
我覺得這樣記筆記的確也有好處,就是可能隨時比較系統地整理了自己的知識和想法。因為在筆記本上記筆記就比在書上隨時寫畫有了某種略帶強制催促性的因素:一旦在筆記本上下筆了,一般就想把那思緒完整地記下來。而在書上隨便寫畫,一是覺得要點記下來了,以后整理也不遲;二是書頁的空白處就那么多,也難以隨意發揮太多,----我在書上隨便記的時候最多不過是連續兩頁空白寫完而已,而這是否逼著我養成用最簡練的語言記下想法的習慣還不確定,并且我也就很少像在筆記本上那樣把剛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摘要整理了。
但在筆記本上完整系統地記筆記耗時啊!
所以,大概,一要看自己的時間,二要看需要記的內容,以決定如何去記。如果是自己的專業領域的東西,可能就要系統地整理。即便是時間緊張,不得已一時粗略地記了些想法,過后一定也要盡快找時間,趁熱打鐵地系統整理一下剛剛獲得的新知識和產生的新想法。如果是擴展的相關的內容,可能也需要適當考慮是否該系統整理一下,無論怎樣都要進行一下較為系統的梳理,因為雜亂的信息和知識不便于進一步拓展和應用。如果是沒什么相干,但是對自己來說,頗為有趣,或許某一天會用到,那就隨意了,但也一定要好再尋找,存儲時要做好大致的歸類。
?e?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