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下雨天,因為不喜歡打傘,不喜歡潮濕的地面和空氣。
“雨真大。下得屋頂上起了煙。大雨點落在天井里砸出一個個丁字水泡,我用兩只手捂著耳朵,又放開,聽雨聲:哇—嗚;嗚—哇。下大雨,我常這樣聽雨玩。”
——汪曾祺《人間草木》第三十五章?《下大雨》
今天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一篇雜文——《下大雨》,又勾起了我對兒時下雨天的回憶,仿佛看見自己也像他那樣聽雨玩,那一霎那心就像被什么撓了一下,真想再回去看看小時候的雨。
小時候也許是愛下雨天的,特別是夏天的雨。夏天的雨沒有征兆,來得快去得也快。大暴雨的前奏是烏云的聚積,壓低,有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感覺,空氣也異常的潮濕和悶熱,是那種坐著不動也會出汗的悶,也不知道那是汗還是空氣里滲出來的水,總之,下大暴雨之前整個人都是黏黏膩膩的,所以,對于將下未下的雨,我們是盼望著的,大人們總說,這雨下下來就涼快了。對于孩子們而言,這些都是小事情,我們眼里只有低飛的蜻蜓,鳴叫的知了,墻角的鳳仙花。暴雨來之前聲勢浩大,閃電像是在天上撕了個白色的口子,從里面偷溜出一道光來,照的天地間透亮,但是這種亮光也是轉(zhuǎn)眼即逝,緊接著雷聲就開始轟鳴了,有的雷聲像是悶在大鼓里,響聲沉悶,轟轟隆隆;有的雷聲像是千萬塊大石頭砸在一起,噼噼啪啪,我最怕這樣的雷了,總覺得是誰做了虧心事老天爺來找他算賬來了。
大雨終于落下來了,像是被關(guān)了很久的娃娃,終于被放出來了,拍打在地上,啪嗒嗒,第一批下來的雨滴恨不得在地面上砸出一個坑,仔細看泥土地上的灰塵都被它濺起來了呢,所以剛下雨的時候是能聞到泥土的味道的,小時候覺得這味道很好聞,現(xiàn)在也是。漸漸地面被濕透,雨水濺在上面像起了一層煙,雨滴像趕集似的匯進水溝里,像這樣的大暴雨在水溝里匯集起來是很快的,不一會門前的小水溝就滿了,帶著泥漿的黃色的水流汩汩,越聚越多,賽跑似的往前奔流而去,還以為自己是大河嘞。雨水拍在屋頂上、草叢里、樹葉上、也打在嬌滴滴的鳳仙花上。
下暴雨的時候是很熱鬧的,我喜歡搬個凳子坐在門口,看小水溝里的水流啊流,嘩啦啦的,看屋檐上雨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掉,看著閃電等待幾秒后的雷聲,雨水落在屋頂上啪啪作響,遇上大風(fēng)的時候,風(fēng)吹著暴雨一陣陣唰唰唰的,像簾子一樣,遇上這樣的雨,就是打傘恐怕也是沒有用的,馬路上有行人邊跑邊抱怨這雨來的不是時候,淋得一身濕,也有沒帶傘的行人跑到我家屋檐下來躲雨。小時候家里開小賣部,遇到來躲雨的人,媽媽總讓我把凳子讓給別人坐,躲雨的人一多,他們還會聊聊天,我喜歡在旁邊聽他們講話,也聽著外面的雨,我們一樣盼望著雨快點停吧,他們要繼續(xù)趕路,我想出去玩。
這一陣緊鑼密鼓的暴雨終于急吼吼的下完了,頓覺清涼,躲雨的人群散去,一切好像又慢了下來,水溝里的水流漸漸變緩、變淺了,屋檐上的雨滴也放慢的節(jié)奏,不緊不慢的往下滴著,太陽緩緩露出來,仔細看空氣里還有很多小氣泡往上升,是肥皂泡泡的超級迷你版,反射著五顏六色的光彩。草尖上的水滴似乎在醞釀著,攢一顆大的啪嗒掉下去,又或者是不想離開在垂死掙扎,只是可憐了那些瘦弱的鳳仙花和洗澡紅,被雨水打的垂頭喪氣,東倒西歪。
雨停了,我沒有想象中那么高興,反而有點像汪曾祺老先生在文章里說過的那樣,他說:“小小年紀,也感到一點惆悵,很淡很淡的惆悵。而且覺得有點寂寞,白菊花茶一樣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