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說的一切都可能是錯的!
即使你贊同我的觀點,你的生活也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除非——你采取了相應的行動。
(這是書先生的第189篇文章。本文約2300字,請花5分鐘來閱讀。)
為什么要夸老婆
今天,我想寫篇文章夸一夸我的夫人,原因卻要先從我自己說起。
我從小就是個不太“安分”的人,對整個世界都充滿好奇,喜歡上一個東西,就愿意花時間、花錢去折騰。因為對我來說,有趣是頂頂重要的事情。(據說王小波先生也是這么看的,所以我喜歡他寫的東西。)而要有趣——不管是成為有趣的人還是過得有趣——就必須多讀書、多旅行、多學技能。畢竟,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胸無點墨、眼界狹窄、無一技傍身而能有趣的人。
小時候家里沒有條件,所有的不安分都只是腦子里的憧憬,很難轉化為現實。大學剛畢業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負擔(歸還助學貸款、給父母生活費和負擔弟弟一部分大學生活費)一度差點讓我變得“安分守己”。當你連轉身的余地都沒有、現實不允許你一步行差踏錯時,談夢想不僅是一種奢侈,而且是一種殘忍。
我是從那樣的狀態中走過來的,所以深深地理解處于那種狀態時的絕望。而且,請相信我,絕望并不是最壞的狀況——最壞的狀況是認命。所幸的是,我并沒有在那種狀態中呆多久,而把我拉出來的就是路夫人,一個比我更不安分、而且顯然更加勇敢的人。
決不妥協
路夫人是那種一旦你真正了解,就一定會欽佩的人。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想要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而且決不妥協。她告訴我,從上中學時,她就決定,她以后的男朋友必須滿足四個條件: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和人品好。如果讀書成績好,那算加分項。我知道,無論男人女人,或多或少都對未來的配偶有過這樣那樣的設想和要求,但我敢說,絕大部分人最后都會選擇將就。
路夫人不是絕大多數人。她定下了這幾個條件后,就真的沒有變過。凡是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條的男性,無論其它條件如何,她都不考慮。以她“三高”的條件,可以想見,追她的人肯定不少,但只要不完全滿足上面的四個條件,都直接淘汰。
我很幸運,路夫人擇偶的四個必要條件剛好都滿足,加分項表現尤其不錯,其它一些品質也是她欣賞的,所以牽著手一直走到了現在,而且將來也沒打算放開。
平等自然
路夫人有一個品質是我最佩服的,而且我有100%的把握說,99.999%的人都做不到。這個品質就是,她可以和任何人平等相處。換句話說,路夫人與人交往,只關注對方的學識和品質,可以完全忽略對方的身份和地位。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有信心說,和大多數人比起來,我已經足夠豁達,可是和路夫人比起來,我就俗不可耐了。
或許讀到這里,您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種品質有多么難能可貴,所以有必要舉例說明。假如你偶然結識了一位社會經濟地位都遠高于你的人,他/她如果拉你一把,你可以少奮斗十年,捫心自問,在和這個人的交流中,你會是什么表現?因為有所求,或者單純就是因為感覺到差距,我們就有可能變得拘謹、不自然甚至諂媚。即使言行上沒有任何表現,內心里也難免不平靜。
我知道,在和路夫人結識前,我一定會出現上述的反應。而路夫人則不然,以我這些年對她的了解,我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無論對方的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她都能做到平等自然的交流,而不會刻意去考慮給對方留下哪種印象。也就是說,路夫人永遠做的是她自己,哪怕對面坐著的是馬云,她也不會有任何特別的反應。
更重要的是,她的表現完全是發自內心,毫無矯飾。一句話,這就是她的天性,她的堅韌和執著,讓她的天性可以毫發無損的“活”到現在。或許,我們人人都有過這樣的天性,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份堅韌和執著。這是夫人讓我特別佩服的地方。
識好
“識好”這個詞很少用于正面語境,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不識好”這個貶義詞中見到它,但是,這恰恰是路夫人另一個難得的品質。因為這方面我也做得不錯,所以也可以算作自我表揚了。識好是個什么意思呢?英文中有個詞組是take something for granted,意思是把什么當作理所當然。它的否定,do not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我認為最恰切的中文翻譯就是“識好”。
在我看來,人間很多悲劇的根源,就在于大部分人不識好,換句話說,大多數人都很賤。大多數女人,總是對傷害過自己的男人念念不忘,而對深情呵護自己的男人不屑一顧。而大多數男人,總對追不到的女人心心念念,而對身邊的似水柔情要么視而不見、要么心生嫌棄。也就是說,在愛情游戲中,大多數人,只有你對TA不好時,TA才可能對你好。這也是為什么play hard to get總是很有效的原因——這就是賤。
除了愛情,大多數人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是“賤”字當頭。比如多數父母總是偏愛不成器的孩子,而對有出息的那一個往往百般責難——這就是賤;比如多數人總是對外人溫文有禮,而對家人往往缺乏耐心——這就是賤;再比如,中國的文化對壞人總是特別寬容,而對好人特別苛刻——這是賤到家了。
為什么我敢說大多數人都是“不識好”的呢?因為“不識好”才是人性,而“識好”卻是反人性的,畢竟在已經到手的東西上耗費精力,不是一個對生存特別有利的選擇,盡可能占有更多資源才是。
我和路夫人偏偏都“識好”。我們都是那種,你對我越好,我就會對你更好的人。我們也是那種,只在乎關心自己之人的感受,而對不關心自己之人的看法完全不屑一顧的人。兩個字,我們“識好”。
因為“識好”,我們感激對方的每一份付出;因為“識好”,我們每天都想要為對方變得更好;因為“識好”,我們不吝嗇對對方的贊美。最最重要的時,當你確信對方是一個“識好”之人時,那種對未來篤定的安全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暫時夸到這兒
夫人當然還有很多其它優點,但上面提到的三點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很多外在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會不復存在。但這些內在的品質,只會像醇酒,歷久彌香。
(2019年10月3日,德國不來梅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