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滅》――一部記錄了人性的無恥,卑微,下賤的巨著。
在這部書里,善良的人最終失敗,奸詐的人卻走向成功。虛偽的備后全是金錢和利益的繩索,上流社會是腐蝕人心的硫酸,澆在了多少天才的心上。金錢至上,娛樂至死,多少有些像我們現在這社會。道德,誠信都是被人們所鄙棄的,敗壞,無恥反而被他們披上了真理的外衣,而這一切都看似合情合理。
幻滅——幻想的破滅
塞夏大衛,一個卓越的發明家,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不羨慕繁華的巴黎,只想給她的妻子幸福。對他吝嗇的父親毫無怨言,最終因為太善良,遭人算計,發明被竊取,印刷廠被賣,好在他的結局不錯,他的靈魂還是高尚的,不曾被俘虜。那些算計他的人卻靠著他的發明,走入上流人的社會,成為伯,候,爵,獲得更大的成功。
呂西安,一個天才的詩人,作家,家庭的希望,父母和妹妹崇拜的偶像。因著開始的窮困,鄉下人的打扮,而招到背叛。幸運的是他碰到一群德行高尚的人,他們不以窮困為恥,相信天才是靠時間證明的。他們交流著思想,捕捉著靈感,可呂西安等不及,他羨慕上流人的生活,渴望金錢,最終脫離了他們,并視他們為傻瓜。他靠著出賣自己的良知,編寫謊話,暫時看到了成功,所有人都向他祝賀,恭賀他,吹捧他,他已被成功迷住了雙眼,何況他本來便是一個詩人。他看不到頭上的光環已變成了利劍,正將他刺向了深淵。他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可是報紙只要他說他們想要的,他的筆漸漸枯竭了,可他卻毫無察覺,最終一敗涂地。然而,他并沒有認清自己,他被腐蝕的太深了。最終,他把自己的靈魂都給賣了。他縱然成功,可他仍是一個可憐的人。呂西安的經歷很好的詮釋了一條經久不衰的真理,想讓一個人摔得多慘,就讓他爬得多高,這永遠是成正比的。
在這里,文學是金錢的奴隸,報紙是輿論的導向,編輯盡情的用自己的筆屠殺那些妨礙他們的。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新聞記者的勢力已主宰了公眾價值的取向,文學在這里看不到一絲的出來,一切都是惡。
在《幻滅》中,看到了令人害怕的現實。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結果卻依舊可能是失敗。這里沒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與人之間只有金錢的利益維護。也許,只有敢于正視苦難,面對孤獨的人才能成為成功者里幾個屈指可數的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