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產品本身所包含的要素之一:硬件本體,使硬件產品的特性區別于軟件產品。軟件產品幾乎可以無差別復制,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付出太多額外成本,如:軟件拷貝、版本升級等等。而硬件產品則需要付出一定代價才能重新獲取到新的個體或者獲得新一代產品。在目前所能觀察到的市場行為,幾乎沒有任何一款產品能夠通過免費硬件造就持久商業模式。硬件產品從某種層面上來看是“成本”組成,這個成本包括:設計成本、材料成本、加工成本、維護成本、流通成本等等。一款好的硬件產品能夠給企業帶來持久利潤,給用戶帶來持久體驗,持續創造價值。那么一款硬件產品應該包含有哪些要素,才能算是“好的”硬件產品?
硬件產品主要涉及到兩個核心主體:用戶、產品公司。從用戶角度來看,使用產品的目標是為了達到一系列的目標。這些目標包括:解決具體問題(如:分析線路故障)、實現場景需求(如:通話、游戲)、滿足心理享受(如:最新款游戲機)等等。從公司角度來看,創造產品的目標可能是:增強公司品牌、獲取產品利潤、建立技術優勢等等。由這兩個核心主體的訴求,可以抽象出“好”硬件產品應該具備的四個核心評價要素:好看、好用、好加工、好維護。
要素一:好看
當下社會是一個看“臉”的社會,顏值很重要。作為產品也不例外。一款優秀的產品應該是美的。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硬件產品的“好看”應該是基于行業特征和用戶群特征來定義。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用戶群,對于硬件產品的“好看”有所差別。同時需要注意到:要成就一款“好看”的硬件產品是要付出一定代價。“好看”的硬件產品凝結了企業產品觀,凝結了產品團隊對用戶的認識,凝結了工業設計團隊在產品設計上的理念。“好看”的硬件產品需要有設計師傾力打造,而這整個過程都需要企業支付人力、物力、時間成本。因此能夠恰到好處的表達“好看”是優秀硬件產品應該包含的特質。多了一分,則企業要多付出了一分的成本;少了一分,產品則少了那一點觸達用戶內心深處的癢點。
現在看最初一代的智能手機,覺得產品比較笨重,整體質感、體驗、厚薄都看著比較low。但在智能手機剛新起的時候,每一款旗艦機型我們都會發出一聲“WOW”的驚嘆聲。那些現在看起來傻、大、黑的旗艦機,在當時已經是足夠“好看”,能夠滿足那個時刻用戶對硬件產品的期待。
要素二:好用
好的硬件產品能夠滿足用戶需求,恰到好處解決用戶的問題。好用的重要性那當然是不言而喻的。好用的硬件產品是需要對用戶應用場景有足夠認識,采用恰當的技術手段去解決用戶場景需求。產品的顏值重要,好用更加重要。“好看”是建立用戶觸達的第一步,“好用”是建立持久用戶黏性的不二法則。
相較于看起來炫酷的最新款屏下指紋手機,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更傾向于用老年機:字體可調節到夠大,一鍵撥號簡單,音量分貝足夠,核心操作少。從適用老年人用戶群來看,老年機算是一款優秀的硬件產品。
要素三:好維護
硬件產品的可維護性是衡量產品的可修復和可改進的難易程度。此處所說的好維護至少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層:硬件產品出現故障時能夠對故障進行檢測、診斷、修復,同時能夠決定是否對整個硬件產品進行初始化。第二層:硬件產品能夠持續進行優化改進,為了適應外部環境或者用戶需求的變化對本身進行不斷升級改造。不同于C端硬件產品,B端硬件產品的維護性,還應該包括現場部署的難易程度。
對于B端硬件產品來說,好維護是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尤其是涉及一整套流水線設備集合,可維護性甚至是產品除滿足功能要素以外的第一考慮要素。
搭建工業流水線,需要集合多種機床、機械臂、傳送帶、自動搬運部件等等。如果沒有完備的自檢功能,搭建好流水線后,一旦出現問題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檢修整個流水線。這其中耽誤的人力成本、加工成本是非常高的。例如:汽車焊接流水線,一分鐘可以完成10-15臺汽車下線。如果流水線故障診斷不完善,一旦停線2h,則會少加工幾百輛車。
要素四:好加工
“好加工”的范圍包含有:原材料、組裝加工工藝、成品測試、包裝運輸等等。對于大批量出貨的硬件產品來說,加工成本可能是主要成本來源。如果一個硬件產品不能夠做到“好加工”,那這個產品很有可能會失敗。對于企業來說,成本風險是必須要控制的核心要素。好加工的硬件產品,能夠具有更強的成本優勢。在當前價格為王的市場下,少一分成本就多一分競爭力,多一分議價空間。
最早的錘子手機正因受加工工藝影響持續跳票,錯過了智能手機的關鍵窗口期,后期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在C端的百萬、千萬級別硬件產品,加工因素甚至成為其能否成就產品戰略的關鍵點。
好看、好用,主要是基于用戶側來評價。好的硬件產品,能夠有打動用戶的外表,能夠有足夠健全的功能滿足用戶在場景下的需求。好加工、好維護主要是基于企業側評價。好的硬件產品,應該是可以有較為完備的可加工工藝,同時具有較好的維護性,可以為企業節省加工和維護方面的成本。
為了實現硬件產品的這四個核心要素,企業在最初創建產品時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全盤設計。要實現“好看、好用”的目標,產品需要工業設計團隊、硬件設計團隊、結構設計團隊與產品隊伍通力合作,挖掘用戶群并且不斷提出更好的設計方案。這個過程是需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去達到目標。因此這需要硬件產品經理有足夠的用戶洞察力和產品把控能力,到底將產品定義在怎樣的程度可以實現設計與成本的平衡。
“好維護、好加工”則要求產品團隊、開發團隊用更有競爭力的技術方案去實現產品,能夠減少產品周期上的成本。對于硬件產品來說成本始終是其本質特征。硬件產品經理要對硬件產品的使用整個過程有深刻理解,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包括了用戶使用環節,還包括了產品加工、產品運輸、產品部署、產品實施、產品測試、產品升級、產品維護等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