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總有人問,我能不能一次心理咨詢就解決我的問題?這種對咨詢高效率的要求讓我很汗顏。
確實,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就在學英語,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開始學奧數,有人三十歲出頭就實現了財務自由,甚至還有少年禿頂……社會發展這么快,給咨詢師一個小時解決問題貌似也沒有錯。
但我們常常會有這種體驗:很多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大事,可同樣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卻是小事,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呢?
每個人面對同一件事態度、情緒各不相同,除了當下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主要跟自己的人格有關外,還跟自己從小的重要關系有關。
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嬰兒期和童年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在兒童發展的前五年,會形成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形成一套固定的行為模式,決定他們以怎樣的方式和方法去對待一切事情。所以面對同樣的事情或狀況,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反應。
對人生的理解,主要來源于孩子們成長中的重要關系。重要關系主要是指與母親、父親或主要撫養者之間的關系。在這些階段受到某些挫折和創傷,會被留在潛意識,在成年遇到一些重大事情而被激發出來,有的形成神經癥,如焦慮、抑郁等;甚至心身疾病,如胃潰瘍、高血壓等。
作為來訪者遇到了應急事件,尋求心理幫助,急于解決當下困境的心情,心理咨詢師能夠做的,除了陪伴和傾聽,還有情感支持、幫助其理解自己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有這種反應、及恢復理智。
而理解自己當下的反應就是了解自己的人格,覺察自我意識,這是需要一定的工作過程。很多來訪者為了探索自我,擴大意識范圍,會做幾年的長程分析。
所以,一次心理咨詢,能解決問題嗎?我想換種說法會更好:一次心理咨詢,能看看這位心理咨詢師是否與你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