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涵 /文
今天早上,一對夫妻帶著3歲9個月的男孩,如約來到工作室,這位媽媽講述:自2017年9月上幼兒園以來,幼兒園老師幾次反應她兒子不與小朋友玩耍,一直不說話,多次與老師溝通配合效果甚微……
? ? 經初步了解情況,這位媽媽是一名小學老師與孩子互動較多,工作壓力大常把煩躁的情緒發泄在老公和孩子身上,經常與老公發生爭執,多次打孩子……
? ? ? 解決方案:范老師給孩子媽媽做情緒釋放個案,我與孩子互動。
? ? 給好吃的、拿玩具、撈魚……來與孩子玩,希望打開孩子心靈,能夠開口說話,一個小時過去了,孩子依然沒有開口說話。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我蹲下來抱著孩子,悄悄在耳朵旁與他說話,孩子在我的懷里連連點頭微笑。
? ? ? 媽媽情緒釋放結束了,看到媽媽比剛來時臉上的笑容多了。隨后我把孩子從懷里遞給了她,引導她看著孩子的眼睛并與孩子重復說:“兒子,媽媽愛你!”幾次后孩子依偎在媽媽懷里……我又引導這位媽媽看著老公,想對老公說什么,她看著老公十幾秒鐘眼淚以止不住流……“老公,我的脾氣不好,經常對你發脾氣,以后我要改改了……”老公也對她說:“老婆,我知道你工作很辛苦,我也沒有好好關心你,以后我們不吵架了。”說著夫妻雙方擁抱在一起……
? ? ? 我懷里抱著他們的孩子,孩子雖然還不懂他們在講什么,但我感受到孩子看著父母相擁在一起,他很開心!
? ? ? ? 一家三口就要離開時,孩子脫口說:“叔叔、阿姨再見!”那個聲音很清脆響亮,我迎過去抱起來孩子親親他,并約定下次再見!祝福這一家人!
? ? 通過這個個案,讓我們明白: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孩子的成長中需要愛,作為父母,我們雖然天天與孩子在一起,但如果父母不和諧發生爭執、與孩子在一起不能夠開心愉悅,孩子就感受不到愛,這時就無法與孩子精神與心靈層面進行鏈接,孩子就會封閉自己,不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父母與孩子的鏈接是一切鏈接的基礎!